高中历史

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耧机织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桔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    )

A.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
B.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C.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
D.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经济文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记载,明清时期宜昌府,商贾“土著者什之六七,即士农亦必兼营。上而川滇,下而湘鄂吴越,皆有往者。”而贫民“或为人负土货出境,往来施南(湖北省西南部),以佣值资其生”。据此可知,当时(   )

A.区域间的商业联系加强
B.劳动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C.资本主义萌芽已在湖北地区出现
D.劳工输出是解决人地矛盾的主要途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其中“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主要是指(     )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
B.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江南出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出现在江南地区的经济现象,发生于明代的是 (     )

A.“自沪上工厂勃兴,入厂工作所得较丰,故妇女辈均乐就焉”
B.“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家庭所织之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来
C.“近虽机器纱布盛行,家人衣着仍有自纺自织者”
D.“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暇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代蒋以化《西台漫记》中记载:“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材料中反映的经济新现象是(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大户小户相互依存
C.丝织部门分工细致 D.机器生产成为新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飧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反映了( )

A.官营手工业发达 B.家庭手工业已经衰落
C.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专业化分工开始出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今图书集成·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 ‘换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这段材料表明(   )

A.雇佣劳动促使劳动力市场出现
B.明代官营手工业发展迅速
C.江南近代纺织业发展迅速
D.人民受封建剥削十分严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

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
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   )
A.唐代关中地区                   B.宋代太湖地区
C.明代苏杭地区                  D.清末广州地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主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    )
A.唐代关中地区               B.宋代太湖地区
C.明代苏杭地区                D.清末广州地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马克思《资本论》:“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但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却得不到国家政权的帮助,这主要表现在(    )
①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②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
③商品经济发展渐趋迟滞     ④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A.① ③ B.② ④ C.① ④ D.② 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