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班探究课在讨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因素时,一位同学出示了以下图片,他想说明的观点应是 ( )
A.忠孝观念渊远流长 | B.小农经济具有不稳定性 |
C.重农抑商观念根深蒂固 | D.海外贸易交通艰难 |
明清时, 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 )
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
B.出现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
C.经济结构发生彻底变化 |
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 |
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对材料现象解释最准确的是
A.农村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B.农业与市场的联系加强 |
C.农民所交地租有所下降 | D.农村租佃经营成为主流 |
明朝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益少”,江南农村人口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商者,三倍于前”的社会现象。这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D.商品经济相当繁荣 |
明末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对盛泽有这样一段描写:“镇上居民稠广,士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勤女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这一材料可用来作为
A.分析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始材料 |
B.反映明代北方市镇经济发展的第二手材料 |
C.说明明代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有力证据 |
D.研究明代短篇小说写作的直接材料 |
清政府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该规定从实质上反映出( )
A.资本主义萌芽危及封建王朝的统治 |
B.纺织业内部出现了不正常的兼并现象 |
C.清政府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生产规模 |
D.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
【改编】从经济、思想的角度看,明清时期的中国与欧洲有着不少相似的情况,体现出社会转型的前兆,一定程度上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
C.“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
D.“有钱神也怕,无钱鬼亦欺” |
明朝中后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一些地区出现的历史条件有
①农业生产商品化,手工业出现新的社会分工
②江浙地区自南宋以来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③地理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尤其是蚕丝和棉花
④封建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A.加剧了经济恶化
B.实现了物价下降
C.推动了通货紧缩
D.放弃了经济自由
城市自产生以来,就一直是文明的要素和载体。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城市的功能、地位都有明显的差别。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大约在距今4000~5000年间,中国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即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区域性的政治、军事中心。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各地形成了大批城市,这些城市的出现都是中国统治者为了建立政治中心、军事据点而建立起来的。
——周执前《古代城市发展道路的规律及其社会学意义》
材料二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广东茂名梅篆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来这里坐肆列市。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5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l5里,西至震泽镇30里,至南浔镇5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材料三 作为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金融贸易区,上海外滩建筑大都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20—30年代建造的银行办公大楼,多以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和折中主义风格相融合,建筑的造型、体量和轮廓线与建材的质感、色彩等呈现高度的和谐,代表了上海独特……建筑文化背景,尤其是外滩沿线风格多样、鳞次栉比的各式建筑沿江林立,久享“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美誉。
——浙江科技学院施得法教授《中外建筑史》课程调研报告
材料四 上海对外开放大事记:
1984年 |
上海成为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之一 |
1985年 |
长江三角洲被开辟为经济开发区 |
1990年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
2013年 |
上海自贸区成立 |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早期城市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主要原因和特点,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江南市镇在功能上有何变化?
(3)指出近代上海城市建筑体现出的特点,并指出“万国建筑博览会”美誉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4)据材料四,指出新时期上海城市发展的特点。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最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用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有关诚信经商的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不成仁义在”等。
———《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
材料二 我国修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必不可得……朕(雍正帝)四方(土、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未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工作之人,即由每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苏州风俗考》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和晋商发达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清王朝实行的主要经济政策是什么?并依据材料二指出请王朝强化这一政策的依据
(3)材料三反映了苏州丝织业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材料二对材料三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中指出: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社会的前夜”。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史料是( )
A.“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 |
B.“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
C.“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
D.“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
下面是明代苏杭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从中解读出的正确信息有( )
职业 |
自耕农 |
佃农 |
工场工人 |
商人、工场主 |
占人口比例 |
24% |
36% |
30% |
10% |
①自然经济已经瓦解 ②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④丝织业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上述现象表明明朝时期( )
①商品经济渗入到农村
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③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④松江等地区的自然经济解体
A.①③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A.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
B.“率天下……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 |
C.贵金属货币的广泛应用,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