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
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 |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
20世纪60年代末,基辛格说:“一个统一的欧洲对世界事务大概会坚持一种特别的欧洲的观点﹣﹣这就是欧洲将对美国在大西洋政策方面的霸权挑战的另一种说法。”这一看法出现的深层背景是( )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欧洲威胁到美国全球霸权
C.世界多极化趋势显现
D.美国与欧洲关系发生变化
1953年,法国舆论研究所在国内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提出“依你之见,西欧联盟将是美苏间冲突的抑制因素,还是激化因素?”答案的构成为:41%说“抑制”,21%说“激化”。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西欧走向联合是民心之所向 |
B.西欧联合消除了内部矛盾 |
C.西欧联合将是国际重要力量 |
D.西欧联合加剧了美苏冷战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其根本原因是( )
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
B.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
C.日本经济实力的膨胀 |
D.日本需要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 |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 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 )
A.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
B.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互相交流 |
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安全 |
D.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 |
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下列对该国际组织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它当时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它不和美苏大国结盟,只和发展中国家结盟 |
B.它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国际力量,有力的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多权极化的趋势 |
C.20世纪70年代它已和美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
D.中国已经成为其重要成员 |
“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
B.新中国挫败了美国制造的“两个中国”的阴谋 |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国际事务的局面已经实现 |
D.一个以互信、互利为宗旨的新型区域组织建立 |
1970年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上的太阳神塔象征着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下列与日本经济崛起有关的因素有( )
①重视科技教育 ②美国的扶持
③二战前的民主化改革 ④引进技术,制定经济战略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首相希思认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正在刮起狂风”,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不能“听任自己陷于孤立”,否则,“前景的确将是黯淡的”。这说明( )
A.西欧一体化步伐加快程度加深 |
B.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欧日三足鼎力局面 |
C.两大阵营的对峙对抗局面加剧 |
D.欧洲经济援助计划积极展开成效显著 |
2009年3月11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法国将重返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一体化机构,降下了“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的~面旗帜。“戴高乐主义”外交理念最张扬的一面旗帜主要指
A.谋求政治上独立和欧洲联合 |
B.拒绝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
C.维护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 |
D.在西方大国中首先承认新中国 |
1985年6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急迫的看法。”小平同志作出以上“世界大势”的判断,其主要目的是( )
A.更好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B.集中精力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C.迎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需要 |
D.缓和与苏联持续紧张的外交关系 |
《全球通史》谈到:“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基于( )
A.社会制度对立和意识形态分歧 | B.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对峙 |
C.北约和华约军事政治集团对峙 | D.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 |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说“(二十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A.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