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1950 ~1970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统计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落后于日本、西德 | B.美国由此丧失经济霸主地位 |
C.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 D.有利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
【原创】欧共体成立之初,英国采取了袖手旁观的态度;但1973年英国成为了欧共体成员,至今英国是欧盟国家中没有使用欧元的国家。英国与欧共体(欧盟)的关系说明( )
A.英国在欧洲发挥着主体作用 |
B.英国彻底丧失了在欧洲所有的权利 |
C.法国强烈抵制英国加入欧共体 |
D.大国情结与国家利益影响外交决策 |
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护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政策出现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帮助日本恢复经济,推行民主改革 |
B.“冷战”局面的加剧和中国政治形势的变化 |
C.加紧孤立、封锁和威胁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
D.扶植日本,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
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他可以:( )
①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
②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直播
③和苏联球迷交换纪念品
④收听北约轰炸南联盟的新闻
A.②③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④ |
下列图示中能够准确放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2015年2月新华社主办的《国际先驱导报》上发表的一幅漫画,该漫画的主要意图是
A.号召抵制日本的文化输出 | B.嘲笑日本闭门造车 |
C.警示日本文化侵略的危害 | D.敦促日本正视历史 |
1967年,欧洲的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这三个机构不包括( )。
A.欧洲煤钢共同体 | 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
C.欧洲联盟 | D.欧洲经济共同体 |
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如下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结论1:美国经济出现了持续衰退的迹象
结论2: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总值呈提升趋势
结论3: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生产能力全球领先
结论4: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经济发展呈下降趋势
结论5:1960年后的二十年间日本和中国经济增长显著
A.2个 | B.3个 |
C.4个 | D.5个 |
下列示意图中,?处最合适的内容是
A.不结盟运动兴起 | B.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
C.世界多极化趋势 | D.美国、日、欧三足鼎立的出现 |
康拉德·阿登纳在回忆录中写道:“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存在终究是一个事实。这就是欧洲为什么必须团结一致,为什么必须首先加强法德友好合作的原因。”由材料可知,法德两国实现“和解”
A.可以消除法德两国仇怨 |
B.旨在对抗美苏超级大国 |
C.推动了欧洲一体化发展 |
D.是冷战格局影响的产物 |
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曾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这最能表明日本的企图是
A.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
B.与美欧进行经济军事抗衡 |
C.不愿意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 |
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 |
1988年日本《产经新闻》报道 :“世界将由某一个国家取代美国而负起牵引世界经济的责任。在这个新的主角亮相之前,世界经济将继续发生混乱……但目前在世界上靠得住的只有日本。”对此理解准确的是日本
A.经济高速发展 |
B.继续追随美国 |
C.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
D.试图称霸世界 |
1966年7月1日,法国退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一体化军事机构。10月,法国退出了北约军事委员会。北约总部从此由巴黎迁至比利时的布鲁塞尔。这表明( )
A.美国在西方的领导地位受到挑战 |
B.西欧国家之间的政治合作加强 |
C.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加强 |
D.西方国家内部开始从盟友转化为对手 |
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一书认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竟起的时代。”“群雄竟起”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权力真空 |
B.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殖民扩张 |
C.美国失去对全球事务主导作用 |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文中“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不包括
A.不结盟运动兴起 | B.欧洲共同体形成 |
C.日本崛起 | D.华约组织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