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共体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A.联合抗衡美苏 | B.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联系的加强 |
C.摆脱美国的控制 | D.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 |
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次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境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极格局最终形成 |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定 |
(判断题,正确的涂A,不正确的涂B。)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成为世界的重要力量中心,对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构成挑战,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就是
A.“求同存异”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多边外交” | D.独立、自主、非集团化 |
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政府公开宣告其政策是把日本“扶植为非常强大而且具有稳定的自立经济的民主国家”。其目的是( )
A.遏制共产主义在亚太地区的扩张 |
B.确立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 |
C.实现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
D.适应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 |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条“艰苦的道路”就是
A.“求同存异”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多边外交” | D.独立、自主、非集团化 |
1951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访问巴黎时说:“我有意选定法国首都作为我第一次正式访问的地方,是想借此证明,我把德法关系看成是解决任何欧洲问题的关键。”其主要用意在于
A.推动法德和解,谋求欧洲联合 | B.麻痹法国政府,借机东山再起 |
C.反省战争罪责,取悦法国人民 | D.获取政治资本,稳定国内局势 |
下图是“1955—2000年日本GDP增长率变化表”。下列关于图中圈出时段日本经济发展的描述正确的是
A.采取了“多市场,少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 |
B.日本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时期 |
C.由于“泡沫经济”破灭,发展速度开始下降 |
D.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第二号经济大国 |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
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 B.多极化世界格局最终形成 |
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 D.“冷战”开始出现 |
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准确信息是
A.世界日益联系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 B.美苏两极格局已结束 |
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 D.世界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
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 | 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
B. | 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
C. | 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
D. | 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
欧洲历史行进到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分裂因素——西欧一批实行民主的国家和中欧、东欧一批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对峙,在这种情况下,古老的“欧洲梦”又被提出了。直接推动这一“欧洲梦”成为现实的核心力量是( )
A.德国和法国 | B.英国和法国 |
C.美国和苏联 | D.英国和德国 |
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
1961年,贝尔格莱德会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不结盟运动的指导原则。这说明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反殖反帝的基本原则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仅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
C.中国成为了不结盟运动的发起国和领导者 |
D.贝尔格莱德会议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
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A. | 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 B. | 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 |
C. | 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 D. | 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