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

A.“清王朝自救运动” B.“近代工业的起步”
C.“实业救国的浪潮” D.“民族工业的春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 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C.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D.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约占30%。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该材料表明              

A.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 B.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渐趋优化
C.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 D.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年份
佃农(%)
半佃农(%)
自耕农(%)
1935
29
24
47
1936
30
24
46
1937
37
26
37
1938
38
27
35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          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土地兼并的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永和’……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出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造成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公永和”

A.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 B.规模较小且设备陈旧不堪
C.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D.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果说,从前的农户是自己植棉(或购入棉)、自纺、自织、自用(也部分供应市场),现在则是从市场买进口机纱,织成布匹自用或供给市场。1894年,土布生产中使用机纱的比重已占23.4%。”从材料中能够得到的结论是

A.进口机纱导致纺织分离 B.民族纺织工业迅速发展
C.传统织布业占据市场优势 D.传统纺织品完全商品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行业
矿冶业
机器业
纺织业
食品工业
其他工业
数量(家)
72
3

100
153

A.2         B.31       C.73        D.193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是某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根据该表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

A.中小企业数量呈增多趋势
B.民族资本主义整体上呈现萎缩趋势
C.中国民族工业多集中于轻工业
D.民族资本呈现增多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棉纺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 B.洋务派大力兴办近代企业
C.清政府允许民间开设工厂 D.中国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这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C.近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D.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子虚搜集了下列图片:《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模型》《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开埠后前来上海的外国商船》《魏源与<海国图志>》《汉阳铁厂》《1863年洪盛碾米厂》。请你为他选择一个恰当的研究课题

A.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加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受到工业革命的冲击和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时间
茶叶
生丝
鸦片战争前
5000(年平均值)
5000(年平均值)
1846年
7010
13220
1850年
8919
23040
1854年
14122
62896

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C.中国茶叶和生丝生产日益商品化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已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国”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

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主体地位未改变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苏联解体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