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乡的西瓜自“火车通行,销路益远”。奉天“昔年多种菜蔬,仅销境内,近年交通便利,运销外县者甚夥”。广西桂平自从轮船通行,“土物出境倍易于前……而家畜鸡豚亦各载之舟中,随大江东去,售诸港粤,日月不休”。材料反映出近代交通
①扩大了商品市场 ②冲击了自然经济 ③便利了列强侵略 ④带动了沿线地区发展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的自然经济尚未开始瓦解 | B.当时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
C.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 | D.世界市场形成后对华贸易减少 |
表一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货物 |
单位 |
1843年税率 |
1858年税率 |
棉花 |
担 |
6. 54% |
5. 72% |
印花布 |
匹 |
14. 25% |
4. 98% |
棉纱 |
担 |
6. 94% |
4. 86% |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某一时期后,江西产茶区域进一步扩大,主要集中在环鄱阳湖地区。安义县“茶叶昔无近有,皎源西山最盛”,有位外国人在看到玉山、河口一带满山遍野的茶树时称:“这里上万英亩的土地都种着茶叶,而且大部分土地是最近几年内开垦和栽种的”。修水县全县种茶殆及乡村,农民80%-90%以此为业。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 |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
C.中日甲午战争以后 |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叶圣陶先生于1932年编的《开明国语课本》有这样一课,本课内容反映了
A.工业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 B.鸦片战争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
C.辛亥革命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 D.机器生产对中国农村的影响 |
有人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不是在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中断自身历史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近代化转变的。说明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是
A.深受外部的影响 | B.有继承地发展 |
C.艰巨曲折地发展 | D.在沉沦中上升 |
下表为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
1840~ 1895 |
1895~ 1911 |
1911~ 1927 |
1927~ 1937 |
1937~ 1945 |
1945~ 1949 |
国家 |
英国 |
英国 |
日本 |
美国 |
美国 |
美国 |
数量(万元) |
8026 |
33955 |
69627 |
11969 |
262096 |
47918 |
比重(%) |
82.5 |
28.1 |
44.2 |
37.3 |
75.5 |
68.1 |
A.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 B.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了绝对优势
C.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 D.近代美国在华投资份额不断增长
《货币战争》中说“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将首先打垮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军事与国防的开支权将逐步沦丧,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列强的待宰羔羊。英国首先冲击大清帝国白银货币本位的方式是
A.强迫赔款 | B.商品输出 |
C.鸦片走私 | D.开设工厂 |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最符合材料意思的是
A.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 B.外国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
C.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 | D.外国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
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局(征收茶税的机构)具详,……十三年统计亏银将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因之交困。”上述材料说明
A.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掠夺的重点发生了转移 |
B.中国的出口性农副产业无法掌控自身命运 |
C.中国经济未被真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D.西方列强的侵略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
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
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的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这说明鸦片战争后( )
年份 |
船只数 |
吨数 |
||
广州 |
上海 |
广州 |
上海 |
|
1844 1849 1863 |
306 331 867 |
44 133 3400 |
142099 142357 300500 |
8584 52547 964309 |
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
B.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C.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
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洋纱由机器生产,生产技术先进,做工精良,价格便宜,舒适感较好;而土纱由手工制作,效率低,价格高,做工粗糙,制成衣服舒适感较差,故近代“洋纱一项进口日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 B.传统棉纺手工业逐渐失去竞争力 |
C.中国南方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 D.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
“19世纪末期,洋货消费已遍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许多农民争服洋布,中产之家及上流社会享用洋货已成时尚,即使在云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里也可见到诸如羽纱、法兰绒、钟表、玻璃等洋货,而且其售价也并非贵得惊人。”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是鸦片战争带来社会变迁的表现 |
B.反映了洋货的流行促使小农经济破产 |
C.清末国人消费结构与内容均有较大变化 |
D.国人消费能力普遍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