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时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则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美国
A.经济危机来势汹涌 |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
C.危机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 D.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 |
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长期性地解决失业造成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A.举办公共工程 | B.整顿财政金融 |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D.保护劳工权利 |
1933年美国《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法》: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蓝鹰标志。其意在
A.使产品优良价格公道 | B.带头赈济失业工人 |
C.防止盲目竞争 | D.使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
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中有利于解决长期性失业引起的社会问题的是
A.举办公共工程 | B.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 |
C.保护劳工权利 |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次机遇,其含义是指( )
A.各国乘机提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
B.更多地运用科学技术 |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运行机制 |
D.法西斯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 |
某班黑板报这样介绍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后,迅速波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罗斯福总统上台后首先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从工业领域整顿全国经济。农场主经营良好可以使用‘蓝鹰’标记。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成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文中与历史不符的有( )
A.0处 | B.1处 | C.2处 | D.3处 |
“为人类争自由,林肯与还,谁与匹者;绎大同之绝学,仲尼而后,意在斯欤!”罗斯福新政举措中能体现挽联中“大同”思想的主要是
A.实行工业复兴法 | B.恢复银行信用 |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D.调整农业结构 |
面对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坚定地认为,需要进行“大胆的、持久的试验”。这里的试验”是指
A.实行“新政” |
B.提出“新边疆”的建设纲领 |
C.奉行自由放任主义 |
D.推行“伟大社会”施政纲领 |
某班同学模拟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时发表鼓舞人心的就职演说。这位同学最有可能选择的主题是
A.建立北美贸易自由区 | B.建立美苏和谐机制 |
C.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 | D.“医治”危机中的美国经济 |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新模式。新模式主要“新”在
A.国家加强经济干预 | B.依靠市场调节经济 |
C.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 D.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美国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材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
对罗斯福新政的正确评价是
A.使美国的阶级矛盾更加尖锐 | B.没有对经济危机起到任何干预作用 |
C.完全消除了经济危机 | D.使美国经济复苏,度过了经济危机的难关 |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以下评价正确的是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因为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 |
B.没有看到消费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广大中下层民众的购买力 |
C.强调消费是生产的动力,鼓动消费以减轻供大于求的压力 |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
罗斯福说:“为了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里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是指
A.用提高国家垄断的程度来消除经济危机 |
B.用发展经济的手段来缓和社会矛盾 |
C.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政策调整 |
D.对世界经济旧秩序的一次新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