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认为
A.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
B.秦汉行重农抑商政策 |
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 |
D.农工皆本,经济民生 |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
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反映的思想是
A.重浓抑商 | B.农商并重 | C.重商主义 | D.自由主义 |
下列材料中能够反映我国古代占据统治地位的经济政策的是
A.“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
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
C.乡农卖丝争赴市,客船大贾米行商” |
D.“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抑议之” |
清人陶煦在《租核·推原》中写道:“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在当时来看,上述观念最重要的影响是
A.促进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 | B.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积累 |
C.不利于工商业资本的积累 | D.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
“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凡政府干预愈深者,则市场机能运作能力愈弱,反之亦愈强。”(台湾学者侯家驹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下列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政治干预影响经济发展 | B.中国古代已有市场经济 |
C.重农抑商不符经济规律 | D.政府专营阻碍经济发展 |
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到工商皆本思想的出现,反映的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B.封建专制皇权的衰落 |
C.自然经济迅速解体 | D.封建制度解体 |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民贵君轻 | B.重农抑商 | C.施行仁政 | D.闭关锁国 |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
A.农耕经济的落后 | B.西方国家的侵略 |
C.人口压力的沉重 | 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
“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作者:
①主张重农抑商
②倡导以法治国
③力求社会稳定
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①③ |
家驹先生在所撰写的《中国经济史》中指出:“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 )
A.闭关锁国 | B.朝贡贸易 | C.市坊制度 | D.官营专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