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 B.增加赋税收入 |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 D.保护小农经济 |
国家航母工程副总设计师吴晓光指出:“我国传统文化对海洋观念比较淡薄。”究其原因有( )
①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
②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③闭关锁国政策的制定
④指南针的发明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有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秦汉时期科技发达 | B.大米成为了主要的商品 |
C.市场管理不够规范 | D.政府推行抑制商业政策 |
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弈博升米自给。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A.闭关锁国的影响 | B.小农经济的脆弱 |
C.海禁政策的恶果 | D.明朝社会矛盾的激化 |
亚当·斯密说:“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亚当·斯密认为
A.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 B.清朝的法律制度阻碍了中国的进步 |
C.中国的传统经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D.中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更利于经济发展 |
有学着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 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
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 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
西汉初年规定“市井之子孙不得仕宦为吏”,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上述材料反映了唐宋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被彻底废除 |
B.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地位平等 |
C.科举考试对工商业者开放 |
D.工商业者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落后 |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落后 |
C.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 | D.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而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A.加剧内忧外患 | 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 | C.激化中日矛盾 | 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 |
中国古代,国家对盐铁管制非常严格,尤其是明清时期。以下盐商的合法行为是( )。
A.粤商把盐从广州通过海运到北京销售 |
B.晋商在官府办完手续后按要求把盐卖到蒙古 |
C.徽商以扬州为中心向全国销售食盐 |
D.闽商把中国的优质食盐自由销往东南亚 |
假如你是汉朝的使臣,被派往大秦,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要先后经过
①今新疆境内②河西走廊③西亚④安息 ( )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C.①②④③ | D.②①④③ |
南宋思想家叶适曾指出:“夫四民(指士、农、工、商)交致其用,而后治化兴。抑末厚本,非正论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叶适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否定 |
B.这种观点与朱熹的经济思想比较接近 |
C.材料中的观点反映出叶适是商人出身 |
D.叶适的思想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
下列不属于清王朝实行抑商与海禁政策理由的是 ( )。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B.“开矿必当聚众,聚众必当妨乱” |
C.“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 |
D.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反抗斗争 |
宋人陈亮说:“古者官民一家也,农商一事也……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这种言论表明( )。
A.商业与民生的关系密切 |
B.商人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调整 |
D.商税成为政府主要收入 |
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在“清代盛衰”文中作出如下判断:“清朝的衰机,可以说是起于乾隆之世。”下列对于“衰机”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
A.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B.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C.高度重视农耕经济而丧失向工业文明过渡 |
D.建立军机处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