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
儒家主张“学而优则仕”,晋商家族则有“学而优则贾”的传统,这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
B.晋商经营理念先进 |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
D.科举制度已经衰落 |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
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 |
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 | D.商人地位的提高 |
汉代时市的长官称“市令”或“市长”,南北朝时设有“草市尉”,唐代州县设市日益普遍,唐宣宗七年(853年),“废州县市印”,五代以后市司机构再也没有恢复。对上述史实解读正确的是( )
A.从汉代开始起政府对市进行了直接管理 |
B.南北朝时政府对“草市”实行行政管理 |
C.“废州县市印”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 |
D.政府最终放弃对市的管理是在五代之后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通好。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大食商人不少定居在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受到唐政府尊重。……唐朝时,造纸等技术通过大食传到西方,唐也从天竺学会了熬糖法等先进技术。
材料二 ……1683年台湾郑氏降清,次年七月,康熙帝曾决定废止海禁,开海贸易。……与西方国家的海上贸易也逐渐发展起来。……(但)康熙帝又在1716年实行禁海,对海外贸易规定禁条,严加限制。……实行海禁后,海上一片荒凉。…… “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十居五六……南海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今禁南海,百害无利,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
材料三 汉唐虽然也有边患,但魄力究竟雄大,人民具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或者竟毫未想到。凡取用外来事物的时候,就如将彼俘来一样,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外国东西,便觉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退缩、逃避,抖成一团,又必想一篇道理来掩饰。
(1)材料一中反映的唐朝对外政策是什么?有何重大影响?据材料二指出清朝采取了怎样的政策?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不利影响?
(2)结合材料三鲁迅的话,说一说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变化和你的认识。
在中国明清以来的近代经济发展史上,驰骋欧亚的晋商举世瞩目,山西特别是以太谷、祁县、榆次、平遥等为代表的晋中盆地商人前辈,举商贸之大业,创造了世纪性繁荣,留下灿烂的商业文化。茶叶贸易是晋商最主要的经营活动之一。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祁县茶商制茶工费与包装工费明细(单位:文/担)
|
上等茶叶 |
中上等茶叶 |
普通茶叶 |
低等茶叶 |
筛工工钱 |
2 275 |
2 092 |
1 745 |
1 110 |
踹工工钱 |
552 |
552 |
480 |
480 |
拣工工钱 |
1930 |
1 017 |
653 |
507 |
包装箱费 |
362 |
362 |
362 |
362 |
其余开支 |
300 |
300 |
300 |
300 |
各项合计 |
5 419 |
4 423 |
3 540 |
2 759 |
——史着民、牛白琳:《平祁太经济社会史资料与研究》中《祁县杀商大德诚文献》
(单位:两/担)
|
上等茶叶 |
中上等茶叶 |
普通茶叶 |
低等茶叶 |
汉口茶市售价(分a、b两个时期) |
a) 40 b) 20 |
a) 30 b) 15 |
a) 15 b) 10 |
a) 10 b) 6 |
安化毛茶成本 |
11.37 |
8.76 |
6.18 |
2.72 |
制茶工费与包装箱费 |
3.28 |
2.68 |
2.14 |
1.67 |
运费(即水脚费) |
1.40 |
1.40 |
1.00 |
1.00 |
厘金 |
0.41 |
0.41 |
0.41 |
0.41 |
关税及各项捐税 |
1.7 |
1.7 |
1.0 |
1.0 |
各项成本及费用合计 |
18.16 |
14.95 |
10.73 |
6.8 |
利润(也分为a、b两个时期的利润) |
盈利21.84 b)盈利1.84 |
a)盈利15.05 b)盈利0.05 |
a)盈利4.27 b)亏损0.73 |
a)盈利3.2 b)亏损0.6 |
——史若民、牛白琳:《平祁太经济社会史资料与研究》中《祁县茶商大德诚文献》及姚贤镐著:《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
材料二 晋商中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王现曾经说过:“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洁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善士者,引先王之经,而绝货利之径,是故必名而有成。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恪守其业,天之鉴也。”
材料三 以制造砖茶为例,晋商制造砖茶是用木制平压机,“……置茶于蒸笼中,架锅上蒸之,倾人模型中,置木架压榨器中,借杠杆力压之。移时在模中托出,放于楼上。听其自然干燥。”俄商于19世纪后期在华开办制茶工厂,……“手压机每日出产60篓,有25%的废品,而蒸汽压机每日出产80篓,只有5%的废品,并且因使用机器而节约的费用,每篓计银l两,按照以上产量每日即达银80两或英金20镑。”(Trade Reports 1878 Hankow p.43)
(在选用原料上)“查中国制造砖茶,向用茶末,以为运销蒙古之用,……(俄商)所需原料不仅茶末,而茶叶亦有之,按机器所制之砖茶,较用旧法所制者,坚固异常,而难于碎裂,……俟至本期(1872—1881)终时,砖茶贸易遂为俄商所垄断也。”
——班恩德:《最近百年中国对外贸易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晋商茶叶经营的特点。
(2)从材料二可知,晋商文化深受中国哪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概括其推崇的经商理念。
(3)进入19世纪80年代以后,晋帮茶商逐渐走向了衰亡。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 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 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的薪水补 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这反映了( )
A.开禁政策促成海上贸易发展 |
B.明朝全面推行对外开放政策 |
C.漳州月港成为福建经济中心 |
D.明朝开始出现海外移民现象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最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用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有关诚信经商的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不成仁义在”等。
———《明清晋商的经营文化》
材料二 我国修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必不可得……朕(雍正帝)四方(土、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商皆未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工作之人,即由每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三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苏州风俗考》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和晋商发达的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清王朝实行的主要经济政策是什么?并依据材料二指出请王朝强化这一政策的依据
(3)材料三反映了苏州丝织业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材料二对材料三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美国总统胡佛为应对经济危机,继续增加联邦政府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入,鼓励各地扩大在修建水坝、桥梁及清除贫民窟等方面的贷款;允许各州银行实行“银行休假”。上述做法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差异主要在于( )
A.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B.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同
C.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D.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
《明史·食货五》记载,永乐初,西洋刺泥国回回哈、只马哈没奇等来朝,附载胡椒与华商互市,有司请征其税,为皇帝所拒绝,并发表议论说:“商税者,国家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这说明
A.皇帝推行好客之道 | B.华夷思想根深蒂固 |
C.清初海禁政策松弛 | D.中外贸易盛况空前 |
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
农业税 |
非农业税 |
997年 |
2408. 1 |
1567.7 |
1021年 |
2641. 2 |
3874.0 |
1077年 |
2021. 3 |
5117. 2 |
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顺治十二年(1655年)六月,下令沿海省份“无许片帆人海,违者立置重典,顺治十八年(1661年),更强行将江、浙、闽、粤、鲁等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设界防守,严禁逾越。政府采取此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
A.沿海民众接济反清势力 | B.维护清朝中央集权统治 |
C.天朝大国物产比较丰富 | D.东南沿海倭患日益严重 |
史载:“(16世纪末)每岁浙、直、湖、湘客人腰缠过梅岭者数十万,皆置货铁而北。近年惠、潮(今广东惠州、潮州)铁罄,客商艰于得铁,多怀空银回家。”材料反映当时
A.商业通讯渠道不畅 | B.资本主义萌芽有所发展 |
C.长途贩运盛极而衰 | D.海禁政策阻碍商品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