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是20世纪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国家。下列关于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后的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是社会主义代议制度的形式 |
B.列宁是苏联的建立者,戈尔巴乔夫是它历史上唯一的总统 |
C.莫斯科战役的胜利使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了第一次重大失败 |
D.1936年确立的斯大林模式在勃列日涅夫改革中被彻底废除 |
赫鲁晓夫在许多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因地制宜地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主要有三种形式:承包到队的综合机械化生产队:承包到组的机械化小组;承包到家的农机手家庭承包。这一措施( )
A.改变了原有经济结构 |
B.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
C.废除了斯大林模式 |
D.为中国的农村改革提供模式 |
下图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示意图》。对图中各阶段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A.a阶段: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推动两国粮产量的增长 |
B.b阶段:经济政策的失误导致两国粮产量的大幅回落 |
C.c阶段: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苏联粮产量出现连续波动 |
D.d阶段:市场体制的确立推动了中国粮产量的大幅增长 |
赫鲁晓夫在上台之初说:“我们共产党员……好像是布道的神甫,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吃。……我们又不是神甫,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A.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经济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 |
B.反映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 |
C.赫鲁晓夫决定全盘否定斯大林体制,对苏联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
D.表明赫鲁晓夫试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态 |
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
A.斯大林模式 | B.苏联政局的动荡 |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 D.戈尔巴乔夫改革 |
“他最终将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他将国家从持续70年的停滞和压迫中解救出来”,“他是将自由还给了东欧各国的伟人”。以上评语是美国总统里根等各国领导人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这个历史人物是
A.罗斯福 | B.丘吉尔 |
C.撒切尔夫人 | D.戈尔巴乔夫 |
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实行新体制的企业……领导有权招聘或解雇职工,有权确定工人的劳动报酬形式以及具体的奖励指标和条件,有权处理上级拒收的多余物资,有权出售按调拨单销售不出去的超定额储备的产品……”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强化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
D.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苏联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使工业产值超过美国 |
B.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导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 |
C.经济政策不同导致两国经济此消彼长 |
D.经济多极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 |
《论苏联的改革》中分析说: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作者意在说明戈尔巴乔夫改革( )
A.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
B.在国家经济决策问题上的随意性 |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
D.重点在工业生产领域 |
1970年,苏联著名物理学家萨哈罗夫等发表了一封《苏联科学家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党政领导人的呼吁书》,其中谈到:“在社会政治范围内,阻碍我们经济的障碍物很多,凡是不能取出这些障碍物的措施都是无效的。”据此判断( )
A.萨哈罗夫不满赫鲁晓夫的改革 |
B.萨哈罗夫认为经济改革的前提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
C.萨哈罗夫的这一观点成为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
D.萨哈罗夫的观点促进了苏联的思想解放 |
下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 —2006 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 这表明俄罗斯人( )
A.在淡忘十月革命 |
B.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
C.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
D.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前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
——苏联1989年《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
材料二 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联合公司)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
——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进行评价。(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6分)
勃列日涅夫统治后期,苏联社会矛盾丛生,国家陷人困境。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
A.领导者个人专断作风不断滋长 |
B.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活力衰退 |
C.苏联党和政府的政治生活僵化 |
D.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和对东欧的控制消耗了苏联的大量精力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他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其中“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 )
A.未改变工业发展落后的局面 |
B.片面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
C.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
D.未突破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