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后,一位俄共元老直截了当地对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遭受指责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 B.采取固定的实物税 |
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 D.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
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 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1920-1921 |
1921-1922 |
1922-1923 |
1923-1924 |
平均税款(卢布) |
10.30 |
6.11 |
3.98 |
3.06 |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
B.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
C.1935年,学习苏联快速工业化建设经验 |
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
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列宁
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 B.允许自由贸易 |
C.实施计划经济 | D.实行自由放任 |
苏俄(联)历史上“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于是就有了……。”这里省略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体制 | D.新经济体制 |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改变了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
C.列宁已经认识到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
D.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改造社会主义 |
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之间互相借鉴的有
①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② 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④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③④ | D.①③④ |
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B.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 |
C.是巩固苏俄政权的重要措施 | D.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特点 |
“□□□□的一个特征是对土地、银行、对外贸易和重工业实行国有化,另一个特征是强行征用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处最合适的应是
A.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苏俄新经济政策 |
C.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D.中国人民公社化运动 |
1920年冬,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这意味着当时列宁认识到了
A.农民群众思想认识的落后性 | B.国内外局势的严重性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 | D.农业集体化的片面性 |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
四者的相同之处在于( )
A.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宏观调控经济 | B.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指导作用 |
C.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 D.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
毛泽东在1956年12月讲过:“可以考虑开私营工厂、开夫妻店,雇工也可以;开私营大厂,订条约,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资二十年、一百年不没收。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与以上思想相似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 D.赫鲁晓夫改革 |
“自由过少会带来停滞,自由过多则造成混乱。”意图解决这个问题的有
①自由主义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新经济政策 ④罗斯福新政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新经济政策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工业化政策 | D.农业集体化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