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国家控制了‘制高点’——土地所有权。”这说明苏联(俄)当时正在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农业集体化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下列不属于新经济政策的作用是
A.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 | B.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
C.使俄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 D.受到广大工人农民的支持 |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 |
B.列宁主张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建设社会主义 |
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本质 |
D.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
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业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 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 |
C.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 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 |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 B.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
C.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 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1920-1921 |
1921-1922 |
1922-1923 |
1923-1924 |
平均税款(卢布) |
10.30 |
6.11 |
3.98 |
3.06 |
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
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近年披露的《蒋介石日记》记录了他访苏时的所见:“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蒋介石访苏的时间和目的最有可能是
A.1918年,代表国民党参加十月革命胜利一周年庆典 |
B.1923年,受孙中山委派寻求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帮助 |
C.1935年,学习苏联快速工业化建设经验 |
D.1940年,寻求苏联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
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这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 | 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 |
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 | 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 |
《咬文嚼字》杂志认为下图中的文章片段有知识性错误。其理由是( )
A.“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定性不符合俄国革命 |
B.“苏维埃”是以俄国农民、资产阶级为主导的 |
C.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领导者有错误 |
D.文章片段中俄国此次革命事件的发生地有错误 |
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
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
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
毛泽东在1956年12月讲过:“可以考虑开私营工厂、开夫妻店,雇工也可以;开私营大厂,订条约,二十年不没收;华侨投资二十年、一百年不没收。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与以上思想相似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斯大林模式 | D.赫鲁晓夫改革 |
“自由过少会带来停滞,自由过多则造成混乱。”意图解决这个问题的有
①自由主义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③新经济政策 ④罗斯福新政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1920年,布哈林在《过渡时期经济学》一书中写道:“只有在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基础上存在着经常的而不是偶然的社会联系,商品才会是—个普遍的范畴。”对此,列宁批示“对!”这说明当时
A.苏俄领导人赞成发展商品经济 | B.苏俄社会经济陷入无政府状态 |
C.新经济政策已成为指导性战略 | D.坚持主张向共产主义直接过渡 |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