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
14-16世纪的西欧文学与中国明末清初的文学都体现了反封建、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下列作品能体现这一时代特征的作品是 ①《神曲》 ②《歌集》 ③《三国演义》 ④《红楼梦》
随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文人论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①列强侵华,民族危机 ②政府腐败,人民困苦 ③思想启蒙,民智渐开 ④舆论开放,言论自由
右图是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颁发给中国近代某人的奖状。有人曾感慨道:“今者于中华之士,不同朝野,为开发中华抱一志而始终不改者,殆无一人。惟公独居南通之地,仍江北之区,献身于实业之振兴。”这里的“中国近代某人”是指
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 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 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对此 理解正确的是 ①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②民族工业占绝对优势 ③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④形成均衡发展的经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