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苏联(俄)农业发展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6620
7860
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
22.13
34.55
44.24

 
A.农业集体化推动了苏联(俄)农业的发展
B.苏联(俄)农业发展超过了工业
C.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联(俄)农业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经济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反映出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

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增长图

A.1913-1920年工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战争的破坏
B.1920-1925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1925-1932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在于这一时期的企业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D.1932-1937年工业产值高速增长源于斯大林体制的逐步确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8年4月,列宁曾说:“有人在这里说,不向资产阶级学习也能够实现社会主义,我认为,这是中非洲居民的心理。我们不能设想,除了建立庞大的资本主义文化所获得的一切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还有别的什么社会主义”。对此观点的评价,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苏俄中央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存在分歧
B.列宁主张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文化
C.列宁提出该观点是在三年国内战争期间
D.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指出:“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下列对本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材料中提到的政策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否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可能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俄罗斯2008年版历史教材中指出:“新经济政策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压垮”新经济政策的是(   )

A.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C.苏联国家工业化的要求
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种观点认为:“急于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倾向在十月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得到很大发展,其集中表现是执行于1918年至1921年初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这一政策之下……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部余粮由国家强行征购。”这一观点实际上    

A.把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归结为苏俄激进
B.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C.忽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制定的内在原因
D.是对余粮收集制度的非理性判断和否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俄(联)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积习既久,则索性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上述评价忽视了这一政策

A.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
C.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 D.保障了军事上的胜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担负的国家义务……”该材料所描述苏(俄)联的一项经济政策是(   )

A.余粮收集制 B.义务交售制
C.农业集体化 D.实行粮食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十月革命“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  )

A.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夺取政权 B.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D.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维埃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1921年写道:“墙上的马克思在注视,突然,张开嘴,开始呵诘:庸俗理不清的纱线缠上了革命,庸俗生活比白匪军更为恶劣,最好拧下金丝雀的首级——因此,共产主义,将不会败于金丝雀。”诗人写作的主要意图是(     )

A.抨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思想混乱
B.肯定列宁时代民众的私人生活方式
C.肯定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
D.抵制资产阶级庸俗腐朽的生活方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在论述对资产阶级实施无产阶级专政必要性时指出,“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下列做法中体现这一理论内涵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出台
B.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C.赫鲁晓夫开始推行经济改革
D.戈尔巴乔夫建立家庭农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符合表中信息的是(    )
  

A.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
C.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
D.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A=E B.B=F
C.B=H D.D=H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经济政策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