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
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四者的相同之处在于( )
A.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宏观调控经济 |
B.充分发挥计划经济的指导作用 |
C.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
D.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
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描述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
A.公私合营 | B.新经济政策 |
C.罗斯福新政 | D.斯大林模式 |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为克服上述两种不足,他们分别采取了 ( )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 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新经济政策受到了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欢迎,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但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却告诉我们“新经济政策其实并不是被‘取缔’的,而是由于它不能够承担如此沉重的任务被‘压垮’了”。 请问“如此沉重的任务”指的是( )
A.苏联正在进行利用市场的尝试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
C.苏联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尝试 |
D.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武装干涉 |
列宁指出,商业“是我国经济生活的试金石,是无产阶级先头部队同农民结合的唯一可能的环节,是促使经济开始全面高涨的唯一的可能的纽带”。为此,苏维埃俄国调整了当时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 )
A.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 |
B.允许市场发挥作用,体现逐步过渡的思想 |
C.推行集体农庄制度,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
D.全力发展重工业,抵制法西斯德国侵略 |
20世纪20年代列宁在苏俄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实施“新政”,90年代邓小平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互相借鉴 |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
“新自由主义在世界各国的具体表象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共同的命题:市场自由是好的,市场是万能的。在实践中追求所谓大市场、小政府。它认为只有市场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下列体现出新自由主义的是( )
A.罗斯福新政 | B.俄国新经济政策 |
C.战后福利国家 | D.世界贸易组织 |
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十月革命“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 )
A.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夺取政权 | B.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 |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 D.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
苏维埃革命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在1921年写道:“墙上的马克思在注视,突然,张开嘴,开始呵诘:庸俗理不清的纱线缠上了革命,庸俗生活比白匪军更为恶劣,最好拧下金丝雀的首级——因此,共产主义,将不会败于金丝雀。”诗人写作的主要意图是( )
A.抨击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思想混乱 |
B.肯定列宁时代民众的私人生活方式 |
C.肯定以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 |
D.抵制资产阶级庸俗腐朽的生活方式 |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列宁在论述对资产阶级实施无产阶级专政必要性时指出,“小生产是经常地、每日每时地、自发地和大批地产生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下列做法中体现这一理论内涵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出台 |
B.新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
C.赫鲁晓夫开始推行经济改革 |
D.戈尔巴乔夫建立家庭农场 |
下面是俄国(苏联)1913-1926年工业生产情况表。以下有关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结论,符合表中信息的是( )
A.体现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经济稳定增长 |
B.建立在对农业的掠夺基础之上 |
C.为以后苏联经济结构失衡埋下祸根 |
D.关注到了有关国计民生产业的发展 |
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A=E | B.B=F |
C.B=H | D.D=H |
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斯基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