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前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个情景:冬妮亚和她的丈夫乘坐
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
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这种情景符合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市场经济体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6月,共产党员科尔恰什金给俄共中央的信中写道,只有“政府与农民的关系融洽了,主要在乌克兰进行的内战才能结束”。这一建议提出的背景是

A.余粮收集制引发严重危机
B.新经济政策改善了农民处境
C.农业集体化政策遭到质疑
D.指令性计划模式的弊端显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A.全部上缴国家 B.必须限量交易
C.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D.只能政府收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经济大危机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食将在较少的人数中间进行分配;第三,正在进行广泛的组织工作,把粮食从临近前线的地区寄给红军家属。”这一动员令出现的历史背景

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
B.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C.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
D.德国法西斯大举人侵苏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为克服上述两种不足,他们分别采取了 (  )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B.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1年4月21日列宁在《论粮食税》中说:“和社会主义比较,资本主义是祸害;但和中世纪制、和小生产……比较,资本主义则是幸福。”这表明苏俄:

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B.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D.开始农业集体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十月革命“用与西欧其它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的含义是(  )

A.采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来夺取政权 B.以社会主义的方式推进国家的现代化
C.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D.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邓小平的这个观点(    )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种观点认为:“急于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倾向在十月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曾得到很大发展,其集中表现是执行于1918年至1921年初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这一政策之下……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部余粮由国家强行征购。”这一观点实际上    

A.把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归结为苏俄激进
B.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C.忽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制定的内在原因
D.是对余粮收集制度的非理性判断和否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报道:2000年12月31日,也即20世纪最后一天,在莫斯科红场上,数以千计的俄国人排着长队,前往列宁墓瞻仰列宁。而在此前不久所举行的一次关于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的调查中,列宁名列榜首,他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
——人教版教材历史《选修4》
材料二毛泽东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做了非常好的事情,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被俄国人民推举为“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列宁在提高俄国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又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2)邓小平为什么说“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3)列宁和毛泽东都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请结合有关史实加以说明。由此体现出的共同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1年美国人哈默用苏俄的皮毛和鱼子酱,换取美国的小麦,受到列宁的接见,成为苏俄承租石棉开发合同的首位美国人。1979年,应邓小平的邀请,哈默又成为第一个乘坐私人飞机访问中国的西方企业家。两国如此优待哈默的共同背景不包括(   )

A.以农业为突破口的改革已经开始
B.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都经历了从不清楚到清楚,由浅到深的过程
C.清晰的认识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市场的调节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D.经济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都有尽早摆脱经济困境的呼声和要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0年冬,列宁发现“广大农民群众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在情绪上反对我们”。这意味着当时列宁认识到了(   )

A.农民群众思想认识的落后性
B.国内外局势的严重性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
D.农业集体化的片面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这表明他

A.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 B.指出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C.探索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途径 D.肯定了应对战争局势的新措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经济政策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