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 |
C.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
D.社会主义实现由理想变为现实 |
俄国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人却说它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是因为( )
A.推翻了君主专制 |
B.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C.布尔什维克党在苏维埃中占据了多数席位 |
D.形成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
《全球通史》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了”。直接导致“机构倒塌”的历史事件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 B.俄国十月革命 |
C.俄国二月革命 | D.《四月提纲》的发表 |
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
俄国沙皇政权被推翻后,列宁从流亡地回到了彼得格勒,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这就是( )
A.《四月提纲》 | B.《土地法令》 |
C.《和平法令》 |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
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应该是( )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预言是错误的 |
B.马克思主义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
C.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
D.十月革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
马克思认为,“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它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这个“起义”指的是( )
A.巴黎公社革命 | B.俄国二月革命 |
C.俄国十月革命 | D.英国光荣革命 |
列宁曾说:“现在全世界的任何一个交战国,都没有俄国这样自由,都没有工兵农代表苏维埃这种革命的群众组织。因此,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能够这样容易的和这样和平地把国家政权交给真正大多数的人民,即交给工人和贫农。”此讲话的背景事件是
A.农奴制改革 | B.二月革命 |
C.七月流血事件 | D.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
D.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
A.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国家的实际权力 |
B.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 |
C.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反对临时政府的专制统治 |
D.临时政府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土地、面包与和平的渴望 |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他的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
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历史链条不是光滑平直的,而是有一个一个环节的,这些环节就是产生重大事件或历史转折的年份。据此判断下面哪一年份可成为世界现代史线索中的重要环节( )
A.1500年 | B.1840年 | C.1911年 | D.1917年 |
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C.社会主义已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 |
D.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