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奏响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现实的第一首凯歌。”由此判断十月革命的最大成果是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
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
美国新闻记者约翰·里德在其采访录《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中真实记录了“亲眼所见的一段剧变的历史”。其中有“反对政府”、“反对战争”、“要和平”、“要面包”、“要土地”、“分娩之前的阵痛,正在生育出一个新的世界”等内容。此书反映的是( )
A.巴黎公社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俄国十月革命 |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
历史学者姚海在《俄国1917 年的“电报革命”》中写道:“俄国1917 年二月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是以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起义取得胜利的。但在外省和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接受了彼得格勒革命的事实。”学者把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二月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
B.列宁当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权 |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即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而是在资本主义模式难以顺利进行情况下发生的。”下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材料表明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开创了新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
B.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没有达到社会主义发展的条件 |
C.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沙皇专制统治的严重束缚 |
D.材料对俄国十月革命的性质提出了怀疑 |
1917年4月16日,列宁从流亡地回到了彼得格勒,向布尔什维克党和革命群众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这就是
A.《和平法令》 | B.《四月提纲》 |
C.《土地法令》 | 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性质是
A.社会主义革命 |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C.无产阶级革命 | D.农民革命 |
列宁颁布的《四月提纲》指出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
A.结束沙皇统治 | B.实行武装起义 |
C.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 D.无产阶级接受临时政府领导 |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D.巩固苏维埃政权 |
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采取的革命措施中,最能反映当时俄国人民迫切愿望的是( )
A.由工人对生产和分配进行监督 |
B.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
C.没收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 |
D.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世界大战 |
列宁著名的演说《四月提纲》为俄国革命指明了方向,该演说发表的背景是( )
A.布尔什维克党已经放弃了和平夺权的幻想 |
B.罗曼诺夫王朝即将被推翻 |
C.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
D.俄国与同盟国签署和约退出战争 |
“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到底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一直处于模糊不定的状态,直到列宁回国提出‘四月提纲’,才有了较为明确的行动纲领。”这个“行动纲领”是指( )
A.取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 | B.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的统治 |
C.实现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 D.退出帝国主义世界大战 |
导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的主要因素包括( )
①落后与贫困 ②专制 ③战争 ④没有开展工业革命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917年,俄国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加米涅夫曾这样说:“我认为列宁同志是不对的,他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结束。我认为它还没有结束……说资产阶级民主制已丧失了实行民主的一切可能性还为时过早。”这番言论主要针对列宁
A.要求推翻沙皇统治的主张 | B.退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的想法 |
C.提出转变革命任务的要求 | D.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决定 |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 B.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