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的进步是高中历史必修的内容,也是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课题,某校高中学生确定了一些具体的研究课题开展研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课题一  春秋战国的思想
材料一: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论语·为政》
材料二: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老子》
材料三:法者,编著于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2:T-N姓者也……。——《韩非子·难三》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三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他们关注的共同点是什么?
研究课题二 世界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创新与调节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60年来,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崩溃,而且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各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政治、社会相对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提高,至今也看不出垂死的迹象。原因在于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从传统资本主义转化为现代资本主义,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现代资本主义较之传统资本主义正在发生如下变化:首先,国家对经济实行系统的宏观调控和干预,这是现代资本主义与传统资本主义的主要区别之一……其次,国家职能的变化,即国家不再是单纯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维护者,而且是国民经济的管理者、各种经济法规的制订者和执行者。……现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建立了福利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社会阶级关系的调整和中间阶层的壮大。社会结构变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即富人和穷人都是少数,中等收人的中间阶层占大多数。……
——陈启懋《罗斯福“新政”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美国研究》2006年第2期
(2)根据材料指出现代资本主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在何处?
研究课题三 近代以来的科学
所谓科学革命一般说来指的就是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迄今为止,科学史上有据可查的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理论总共不过三种,分别以亚里斯多德、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名字命名……但真正的科学革命,实际上只发生过两次。
——马克壶《世界文明史》
(3)概括指出材料中两次“真正的科学革命”之成就,并说明两者之间关系?
研究课题四  20世纪初中国的思想变革
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19世纪)对她(中IN)来说特别残酷。……现在中国……发奋要成为一个大国,惟一的大国,不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在所不惜。因此它渴望付出双倍的革命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正如过去中国欣然接受佛教圣典和试图结识德先生(民主)和赛小姐(科学)那样,她现在着力研究历史、社会学和人种学。       ——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4)简述“过去中国……试图结识德先生(民主)和赛小姐(科学)”的概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梦幻里惊醒,开始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无论是李鸿章、康有为,还是孙中山,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据【裴钰《改变中国》】相关内容整理
材料二 图文材料:

……中国不可能只从我们这里引进知识、科学和工业资源模式而不引进那些带有病毒性质的政治上的改革。否则,她将什么也得不到。
——1881年7月23日《纽约时报》社论
材料三 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陈旭麓(历史学家)《中国近代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
(2)透过材料二中的图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3)举一例能佐证材料三观点的史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6世纪左右,中国、印度、希腊三个文明中心几乎同时进入思想繁荣时期,哲学思考十分活跃,都开始思考生命、社会之目的及其意义等重大课题。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中国哲学长期集中在对社会性和政治性的人的考察上,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人道主义”,它着重的是社会而非个人,这与古印度、地中海文明强调神及彼岸世界的哲学传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美·费正清《中国的传统与社会》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家为什么那么关注“人”,而不像西方那样关注“神”?
(2)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的许多做法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甚至是扼杀人性,试举两例说明。
(3)在某种程度上说,人类历史是一个“人不断解放”的过程。到18世纪末时,人类为
解放自身在生产力、思想观念、政治地位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4)中国近代史上,为了人的思想解放,中国社会各阶层做了哪些努力?
(5)从历史的角度看,实现人的解放的根本条件是什么?(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3年12月17B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1)下列各种方法,你认为那种可以救国(军阀宰割、外国共管、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割0票
(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俄国497票 美国107票
(3)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那几位
世界大人物:列宁227票,威尔逊51票
国内大人物: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

材料二 一个美国记者眼中的延安: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
材料三 后来,……我的一位中国好友带给我中国西北出现了使人惊讶的政治局面的消息——这后来终于导致蒋介石总司令被扣的惊人事件,扭转了中国历史的潮流。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每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分别是什么?  (3分)
(2)材料一中第三项调查结果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3)材料二中“贫瘠的中国西北部”指的是哪里?  (2分)为什么具有“革命乐观情绪”的“千千万万青年人”会聚集到这里?  (2分)
(4)材料三中的“使人惊讶的政治局面”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分) 如何理解它“扭转了中国历史的潮流”?  (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
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的含义是什么?
(2)胡适的这种认识在我国近代那场运动中有着突出的体现?其存在什么问题?
(3)毛泽东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
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
(4)综合上述材料,概况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9月26日,一场题为“儒耶文明对话与世界未来”的学术论坛在孔子诞生地山东曲阜举行。在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很可能综合出人类更新、更高的文化成果,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将产生带动人类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材料一 孔子说:“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孔子还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认为后天环境习染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
材料二 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点?
探究主题二 宋明理学与西方人文思想
材料三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与宋元时期的理学家相比,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探究主题三 西学东渐
材料四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3)据材料四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王韬评论他“实倡先声”的含义是什么?
材料五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4)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20世纪以来,资产阶级提出了哪些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 l )根据材料一,概述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
材料二   吾人果欲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等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盖共和立宪制,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倘于政治否决专制,于家庭社会仍保守旧有之特权,则法律上权利平等经济上独立生产之原则,破坏无余,焉有并行之余地?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之最后觉悟。
——以上材料均摘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2)材料二中的“纲常阶级制”实质指什么?举例说明陈独秀的同时代人物对“纲常阶级制”的批判。 为什么共和立宪制与纲常阶级制为绝对不可相融之物?
(3)材料三中“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中国人如何“学术觉悟”“政治觉悟”的?结果如何?
(4)陈独秀提倡的“伦理的觉悟”是什么?简要评价陈独秀的这种“伦理的觉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里,就已将汉语中没有字与“She”相对应的困境凸显了出来。
——黄兴涛《“她”字的故事》
材料二: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分别,狠(同“很”)觉不便。(刘)半农想造一个“她”字,和“他”字并用,这原是极好。
——周作人《改革》(《新青年》1918年)
材料三: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伊”字,而拒绝用“她”字,因为女性第三身用“她”,男性第三身用“他”,对象第三身用“牠”,以“人旁”、“女”旁、“牛”旁相比衬,男性是“人”,女性是“女”,对象是“牛”,岂非是含着点女性非“人”的意思吗?
——《本刊拒用“她”字启示》(《妇女共鸣》1935年)
材料四:五四以后,“他”、“她”和“牠”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的努力。而且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
——柳湜《拒用“她”字》(《读书生活》1935年)
材料五: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陈寅恪《致沈廉士》
请回答:
(1)“她”字最迟发明于哪一年?是谁发明的?为什么要发明这个字?
(2)民国期间,人们对“她”字的使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的观点是什么?
(3)“她”字从无到有再到普遍使用,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哪些方面的变化?你怎样理解陈寅恪的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孙中山眼中的新文化运动
材料一: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
材料二:此种新文化运动,在我国今日,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倘能继续增高,其将来收效之伟大且久远者,可无疑也。吾党预收革命之成功,必有赖于思想之变化,兵法“攻心”,语曰“革心”,皆此之故。
材料三:……从速设立一大印刷机关,诚不可谓非急务矣。果能成事,其利如左:凡关于宣传吾党之宗旨、主义者,如书籍、杂志等类,可自由印刷,免受他人制肘。……
——孙中山《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
问题:
(1)该信函的原文落款是“孙文,九年一月二十九日”,据此推测,该信函应写于哪一年?
(2)依据材料一,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有何影响?(不得照抄材料)
(3)依据材料二,孙中山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是否同意,谈谈你对新文化运动原因的理解。
(4)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你认为写此函时孙中山与新文化运动者们的政治理想是否相同,为什么?你如何评价孙中山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把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然后知不足”的过程分为三期: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这二十年间,都是觉得我们政治法律等等,远不如人,恨不得把人家的组织形式,一件件搬进来,以为能够这样万事都有办法了。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1)按照梁启超对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的分期,请你列举“第一期”与“第二期”的主要思潮。
(2)“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的最主要的思想主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3)根据梁启超的观点,简要归纳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遭遇前所未有的“千年变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1)近代中华民族“遭遇的极大困难”是什么?
(2)简要概括19世纪中华民族两次反思的实践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积极影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生孔子为万世师表……所谓反之人心既安,放之四海而皆准者。
——《大总统发布尊崇孔圣令》
材料二 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部都踏倒他。
——鲁迅《华盖集》
材料三 社会主义的讨论,常常引起我们无限的兴味……隔着纱窗看晓雾,社会主义流派,社会主义意义都是纷乱,不十分清晰的。正如久雍的水闸,一旦开放,旁流杂出,虽然是喷沫鸣溅,究不曾自定出流的方向,其时一般的社会主义思想大半都是如此。
——瞿秋白《饿乡纪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文告是什么政府颁发的?其政治目的何在?其在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分别引发了怎样的反击事件?
(2)从思想文化层面来讲,材料二中,鲁迅所讲的“这前途”的含义是什么?“全部都踏倒他”的“他”指什么?“全部都踏倒他”表达了鲁迅怎样的姿态?
(3)材料三中,瞿秋白所讲的“隔着纱窗看晓雾”反映了当时中国思想界和爱国知识分子什么状况?“久雍的水闸,一旦开放”又是什么含义?
(4)上述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中国思想领域何种变化趋势?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对外来文化大胆吸收,外来民族的音乐、歌舞、技艺、服饰皆为唐人普遍喜好,刻意仿效。……清朝政府自认为是天朝大国,别的都是蛮夷小邦,不与外国往来。满清严禁中国人学外语,严禁华人与外人接触。
——李云泉主编《中西文化关系史》
材料二 中国近代人文思想是在西方现代文化传入的基础上,经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与互动,在同化与顺应两种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但这种人文思想更多地反映了中国新生资产阶级力图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     
——文池《思想的灵光》
材料三 当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超越了民族与各族的界线,传承着和平与发展的福音;世界博览会将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环球小姐大赛、环球嘉年华、迪斯尼主题公园等活动将鲜花、欢笑和美丽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
(1)与唐初相比,清朝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人文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20世纪以来,资产阶级提出了哪些改造社会的良好愿望?又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3)概括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眷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今日宜日鉴诸国,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 冯桂芬《校邠庐抗议·采西学议》
材料三:康有为揭起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造,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 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所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孔子研究》2003年 06期 
材料四:鲁迅:“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 
钱玄同:“将所有的古籍束之高阁,废除汉字,采用‘世界语’。”
陈独秀:“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模式相适应的中国古代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4分)
(2)材料二属于哪个派别的思想?请用一句话概括其思想主张。这种思想起到了什么作用?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为什么要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4)材料四表明鲁迅、钱玄同以及陈独秀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你有什么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孔子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时期,吴虞以言词激烈而名噪一时。他在文章中公然称呼孔子为“盗丘”,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思想观点。(2分)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核心主张。这一主张对儒学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你是否同意吴虞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理由?(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文化运动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