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国图志》和《资政新篇》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但二者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又有区别。下列有关二者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新思想
②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③形成区别的原因是作者的阅历不同
④从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看,后者更具进步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其思想实质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 )
A具有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传统 B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C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 D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鸦片战争中,新思想萌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危机出现和封建统治危机加深 | B.程朱理学压制反清、进步思想 |
C.乾嘉学派读书人绝口不谈政治 | D.林则徐和魏源的倡导、呼吁 |
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一批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徐继畲所著的是( )
A.《康辅纪行》 | B.《瀛环志略》 | C.《四洲志》 | D.《各国律例》 |
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天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的共同特点是( )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B.脱离了社会现实,属于空想 |
C.反映农民的理想追求 | 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
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19世纪中期是“器物”变革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制度”变革时期,试结合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分析促成“器物”变革到“制度”变革的因素,并说明“制度”变革的结局及导致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
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是
A.学工艺技术——学自然科学理论——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 |
B.学自然科学理论——学工艺技术——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 |
C.学工艺技术——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学自然科学理论 |
D.学社会科学和政治制度——学工艺技术——学自然科学理论 |
维新派与洋务派的共同主张是( )
①创办新式学堂 ②鼓励建厂开矿 ③实行君主立宪 ④建设海军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中体西用”思想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表现在①指导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客观上启迪了维新思想的产生③继承并发扬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④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的“体用之争”的焦点是:
A.要不要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 | B.要不要维护封建伦理纲常 |
C.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 | D.要不要抵抗列强的侵略 |
1848年徐继畲在《瀛环志略》中详尽地介绍了欧美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说明( )
A.当时西学东渐发展到了新水平 |
B.要求改变中国政治体制成为知识界的主流意识 |
C.徐继畲是中国早期维新派代表之一 |
D.徐继畲是鸦片战争时期反封建民主思想家的杰出代表 |
林则徐是道光时期一位很有见识的大臣。他高于同代官僚之处,除主张严禁鸦片外,最重要的是他( )
A.为官清廉正直 | B.关心人民疾苦 |
C.坚决抗击外来侵略 | D.主张开眼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