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他们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的‘器’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又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对材料中“我们”认识正确的是(   )

A.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B.以忠信为甲胄,以礼义为干橹
C.遗其体而求其用
D.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中国近代思想主张出现最晚的是(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工商器械、工艺也”
B.“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
C.“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故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D.“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 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特点符合上述材料的描述(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B
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
当时中国人关注西方科技成果
C
马丁·路德最为突出的贡献之一就是将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德语
开启随意解释《圣经》的先河
D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赫兹发现电磁波,这些发明引发了发电机、无线电的发明
促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这说明(   )

A.中国的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
B.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
C.文明的交融和汲取具有明显的差异
D.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即有小风小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与此人相关的思想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变者天下之公理 D.孔教与共和,必废其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观应认为:“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邦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结合甲午战争前的史实,对以上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①列强对华倾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加剧列强侵华
③列强利用条约限制中国商品出口 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中后期某新式学校开设有英语、法语、基础数学、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地理、机械学、船体制造、蒸汽机制造、驾驶、轮机、测绘等课程。下列思想与该校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是(    )

A.“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
B.“欲自强,必须裕饷,欲裕饷莫如振兴商务”
C.“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奕䜣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评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表中的人物及其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李鸿章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
“共和政治,非国民的继续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思想启蒙与挽救危亡并重
B.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C.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D.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清通,使之出仕,而于人所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    )

A.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 B.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
C.官员执政能力普遍薄弱 D.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思想的萌发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