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
《四库全书》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注:希望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我国近代史上在实践中直接运用和发展了这一论调的政治派别是( )
A.地主阶级洋务派 | B.资产阶级改良派 | C.资产阶级革命派 | D.农民阶级 |
19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出现“新思想的萌发”,“新思想”的实质是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鲁迅对中体西用的描述是:“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持这种主张的主要是
A.洋务派 | B.维新派 | C.革命派 | D.激进民主派 |
鸦片战争后中国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最重要的新现象是:
A.反对封建纲常 | B.提倡“经世致用” |
C.挣脱程朱理学的枷锁 | D.“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
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
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 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 |
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注目世界 | D.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
A.《日知录》 | B.《明夷待访录》 |
C.《变法通议》 | D.《天下郡国利病书》 |
《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所起的直接作用是
A.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 |
B.介绍了西方的先进技术 |
C.批评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 |
D.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 |
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后的新思想的主要不同是
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 |
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 |
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
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 |
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激烈争辩,下列争辩中属于洋务派引据的是:( )
A.礼义、忠信,无益于自强实际 | B.中外臣僚未得制敌之要,酿成庚子之变 |
C.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夷变夏 | D.初则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 |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这表明他( )
A. | 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 |
B. | 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
C. | 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 |
D. | 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 |
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A.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B.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C. | "扶清灭洋" | D. | "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 |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一书的主要意图是
A.让中国人了解世界 | B.提倡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
C.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 D.为洋务运动奠定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