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抵御了外来侵略 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
C.启迪了知识界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 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早期维新思想家王韬说过:“其时罢兵议款,互市通商,海寓晏安,相习无事,而内外诸大臣,皆深以言西事为讳,徒事粉饰,弥逢苟且于目前。”这表明鸦片战争后(  )

A.统治阶级上层对中外现状缺乏正确的认识
B.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
C.中国近代社会和平繁荣
D.中国近代社会士大夫醉生梦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当时中国人已经( )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下面两幅图片可以看出
 

A.马嘎尔尼拜见方式折中了东西方外交礼仪 B.乾隆帝完全放弃了传统华夷观
C.中国传统的华夷观是清朝衰落的主要原因 D.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近代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人“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部分人“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  

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维护传统思想及制度的需要
C.对西方传统的难以接受 D.中西文化传统的迥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依据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内容归纳出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表现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B.说明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C.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D.找到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源的《海国图志》说:“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这表明《海国图志》( )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 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 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社科院张海鹏教授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道路。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这里所指的过渡期是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19世纪八、九十年代
C.20世纪初的20年代 D.抗日战争时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托古改制
C.变者天下之公理 D.祖宗之法不足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郑观应在《公法》中指出:“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系而不可相统属者也。”“各国之权利,无论为君主,为民主,为君民共主,皆其所自有,而他人不得侵夺。”依据以上言论判断,郑观应主张:

A.依法治国 B.主权平等
C.君主立宪制 D.推崇自然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旭麓,历史学家,一生致力于史学研究。他曾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D.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公车上书”中提出的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反映了维新派
①希望参与政治 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④反对君主专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艺复兴时期的德意志人文主义代表伊拉斯谟考订基督教经典,维新运动时期的中国维新派代表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对传统文化进行厘清和扬弃
B.为新思想的传播寻求理论基础
C.对封建统治和封建文化进行彻底的否定
D.弘扬资产阶级的政治体制和思想文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思想的萌发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