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D.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近代历史上,在追求经济现代化的同时,也经历了一个政治现代化的过程。要求政治现代化的主张最早出现于(  )

A.鸦片战争之后的新思潮 B.早期维新思想的主张
C.戊戌变法中的《定国是诏》 D.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郝延平在《由守旧到革新》一文中谈道:“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以中国为中心到以西方为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  )

A.反抗侵略 B.政治改良 C.中体西用 D.全盘西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是一部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总集。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那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学东渐有得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之间的交流
B.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主要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
D.西学东渐过程中,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初,北京刚刚引进自来水与电力照明的时候,社会上流行着一些传言:“北京新的供水系统是外国人布下的圈套,供应的水是腐败的;电力是外国人的鬼魂,西方人的阴谋。”一些电力事故则被当作这一诡计和幽灵的最好注解而被大肆宣扬。这一现象深刻反映了

A.百姓排斥先进工业文明 B.中外民族矛盾尖锐对立
C.传统生活观念的顽固性 D.开明与守旧的思想并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这一论述的侧重点是

A.批判“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 B.肯定“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意义
C.强调“西用”必须服从于“中体” D.论证“中体”和“西用”相互矛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有人提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十万豪商,胜有百万劲卒”。这一思想主张当属于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有篇文章回顾中西文化争论,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今日”是指(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师夷长技以制夷”与“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要区别在于(  )
①根本目的完全不同         ②思想向实践转化的程度不同
③提出者的阶级立场完全不同 ④影响不同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屋子叫________;“材料”是________。(  )

A.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B.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C.清朝封建统治 民主共和
D.清朝封建统治 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萌发的新思想主要“新”在(  )

A.觉察到空谈义理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B.面对社会现实呼吁革除弊端
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开始关注世界
D.主张学习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新思想的萌发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