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山东省乳山市0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35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文明之所以进,其原因不一端,而思想自由,其总因也。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藩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该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据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
——梁启超:《保教非所以尊孔论》1902年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中的欧洲“古学复兴”指的是什么?
(2)战国的“思想自由”状况在汉、宋明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梁启超所“据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里先后出现了哪些新思潮?
(4)欧洲的十四五世纪、中国的战国时期以及梁启超所处的时代,有什么共同之处?

来源: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我国先进的技术成就和在天文、数学、化学、医学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向东传播到朝鲜和日本,向南传播到印度,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到波斯、阿拉伯,并且扩展到欧洲,历史上称其为“东学西渐”。后来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开始出现“西学东渐”,鸦片战争后,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相同点。
(2)比较“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的不同点。
(3)通过上述比较,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概述20世纪初中国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思想文化方面发生的变化,简要分析经济与思想文化方面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来源:20世纪初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方面,孔子及其儒家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孔子的形象可谓随时而迁、依人而异,其思想在中国的大地上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要有哪些政治思想主张?“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2)指出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指出其目的和影响。
(3)康有为为什么要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结合时代背景评论这一历史现象。
(4)近代史上有人提倡“尊重孔教”,其“尊重孔教”的真实意图何在?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是怎样看待儒家思想的?其产生了什么影响?
(5)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孔子的学说,请谈谈你的看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技、工业和政治领域内发生的这三大革命使欧洲获得了影响和支配世界的势不可挡的力量。……西方确立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领域的优势,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世界通史教程·近代卷》
材料二我们发觉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是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工业文明的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李鸿章问:“阁下对贵国舍旧服而仿欧俗,抛弃本国独立精神而甘受欧洲支配,难道一点都不感到羞耻”?森有礼回答:“相反,我们对这些变革感到骄傲:这些变革绝对不是受外力强迫,完全是我国自己决定的,……只要发现长处就要取之用于我国。”
——1875年李鸿章与日本外交公使森有礼谈日本的服装
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是如何确立其优势地位的?
(2)据材料二图文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9世纪晚期西方工业生产发生了哪些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对于材料三中李鸿章与森有礼的观点,你是如何认识的?
(4)20世纪初我国在引进和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思想文化成果有哪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所著,苏世军、周宇翻译的《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湖北教育出版社)一书中,我国古代有七人入选。

请回答:
(1)从以上三人中选择你最了解的一个,谈谈其入选《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的理由。
(2)汉代,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是如何确立的?
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言所行,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焚书·答耿中丞》
(3)根据材料二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问?
材料三 观察下列图片

(4)右图所示两本著作体现了作者思想的什么特点?
材料四 下图分别是中日代表签订“二十一条”和袁世凯在天坛祭天。

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这腐朽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涮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
——《陈独秀文章选编》
(5)根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

来源:2009年枣庄市高二期末考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犹若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无股栗。夫财者亿兆养命之原,自当为亿兆惜之,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如若)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为计!
——林则徐奏稿
材料二 此次本大臣自京面承圣谕,法在必行,日既带此关防,得以便宜行事,非寻常查办他务可比。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谕各国人呈缴烟土稿》
材料三 曾国藩是一个不自愿的开风气之先者。……曾国藩是一个识时务者,但又背负着几千年历史的沉积。……在洋务派中,他是第一个师法西洋新文化的人,又是真诚地留恋中国旧文化的人。
——《曾国藩简论》
材料四 张之洞在中法战争后冷静地总结经验教训时说:“自法人启衅以来,历考多处战事,非将帅之不力,兵勇之不多,亦非中国之力不能制外洋,所以不免受制于敌,实因水师无人,枪弹之不具。……兹虽款局以定,而痛定思痛宜作卧薪尝胆之思,及今不困,更将待何?”
——《张之洞对近代企业的贡献》
回答:
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时代特点,以爱国主义为主线,评析林则徐、曾国藩、张之洞的思想,并归纳他们思想的共同点。(限180—200)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中学一研究小组就“同文馆”的历史进行探讨。他们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了时人日记、回忆录和后人著述等三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子弟拜异类为师。”
——清·李慈铭《越缦堂日记》
材料二  “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三  “同文馆的学生并不多,1862年入学的仅10人,后增为30人,最多时也只有125人。1901年,该馆并入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完全按正规的学校来办,入校学生不仅学外语,还学中文和自然科学。学制严格,八年毕业。……考试制度也很严格,月有月考,季有季考,岁有岁考。三年一大考。……总体来看,同文馆作为中国最早的近代新式学堂,其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拓荒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李喜所《中国最早的外语学校——同文馆》, 载《中国礼制风俗漫谈》
(1)材料二与材料三中哪一则是原始材料?
(2)材料一反映了当时哪种人的态度?当时同文馆的处境如何?结合材料,分析出现这种处境的社会背景。
(3)结合上述材料,为研究小组写一则关于同文馆的简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的表述,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结合两派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活动来论证你的判断。

第一组
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第二组
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第三组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看图读史,断定正误,错的一组是
                     (1)                    (2)                         (3)

A.图(1)的核心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洋务派的宗旨
B.图(2)的核心思想是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和平均主义。
C.图(3)的核心思想是发展资本主义
D.《资政新篇》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反封建的一面,但两者在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经济的主张方面却是相矛盾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 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材料三 下表中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
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中卷”
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命运,在历史的波涛中沉浮。2005全球联合祭孔,孔子及其思想又一次回到了全人类的视野之中。据此回答:

(1) 如何评价秦朝的焚书坑儒?
(2) 图一与图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以史实说明这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
(3) 图三所反映的历代事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 结合四则材料,评价“孔子是打不倒的”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       
——《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  
——梁启超
(1)概括材料一、二的主要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日维新中体现上述思想主张的措施及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