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由此他主张
A.求强求富 | B.变法维新 |
C.共和革命 | D.民主科学 |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
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下列政治力量中曾属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后又被时代进步潮流迅速“新陈代谢”的有( )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 ②洋务派 ③维新派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
A. |
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
B. |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
C. |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
D. |
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
同治六年(1867)总理衙门决定在同文馆中增设“天文算学馆”,专授天文学和数学。恭亲王建议翰林、进士、举人都可以申请入学,读了三年之后予以“格外优保”的升官机会。但此建议遭到部分官员的激烈反对,其中一位御史提出建议:“止宜责成钦天监衙门考取年少颖悟之天文生、算学生,送馆学习,俾西法与中法,互相考验。”该御史的建议旨在( )
A.倡导中西两种科学交流 | B.贬抑西方天文学、数学 |
C.以委婉的方式引进西学 | D.沟通与调和东西方文化 |
.康有为说:“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邹容说:“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二者的共同依据是
A.民主共和说 | B.社会进化论 |
C.君主立宪说 | D.经世致用说 |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
A.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
B.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
C.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
D.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
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是
A.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 | 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统治 |
C.提高民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与能力 | D.赋予传统儒学新的内容和新的意义 |
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A. |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
B. |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
C. |
反对向西方学习 |
D. |
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
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 B.自由恋爱观 |
C.实业救国论 | D.民主和科学思想 |
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借其要义,用以发挥 |
C.西学东渐,全盘接受 | D.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