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到: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州)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可能是
A.美国共和制 | B.英国议会君主制 |
C.德国二元君主制 | D.法国共和制 |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兴起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①②③④ | B.①④②③ | C.①②④③ | D.①③②④ |
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A.鲁迅的《狂人日记》 |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
C.陈独秀的《文化革命论》 |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
蔡元培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采取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这在当时的最主要意义是
A.使各种思想能够平等竞争 |
B.吸收消化“尊孔复古”的思想 |
C.鼓励新思想新文化的发展 |
D.缓和各种思想的矛盾 |
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变法,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主张向西方学习 |
B.本质是一致的 |
C.力主改造儒学 |
D.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是一致的 |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移花接木”的方法,在“中体”中偷运“西学”向皇帝阐述“必当变法”的道理,其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①弘扬民族文化
②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亡
③减少变法的阻力
④有利于实现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A.《应诏统筹全局折》的呈递 | B.强学会的成立 |
C.《中外纪闻》的创办 | D.“公车上书” |
下列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科技,达到巩固清朝统治的目的 |
B.思想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是立国的根本,西方的近代文化是巩固根本的手段 |
C.洋务派与顽固派争论的关键在于“中学为体” |
D.是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 |
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其实质反映了中国的知识分子
A.主张向西方学习 | B.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
C.具有反侵略的爱国传统 | D.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以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为代表的新思潮的作用和影响的是
①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
②使人们开始注目世界,探索知识
③使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④直接导致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的形成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