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作为这场革命指导理论的康有为政治思想也是以儒家教义为主导的封建文化中的一部分,只不过这一部分孕育了一定程度上的反叛精神”。“反叛精神”主要表现在:

A.否定君主制 B.将维新思想付诸实践
C.借助儒学宣扬革命理论 D.要求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魏源的《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C.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然吾推极天下积弱之本,则必自妇人不学始,请备陈其义以告天下。……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下列表述符合材料中梁启超观点的是

A.妇女应追求婚姻自主 B.妇女价值观在不断更新
C.妇女教育关系到国家强弱 D.妇女教育应遵循礼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对儒家思想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儒家思想在中国封建社会是统治者利用它来进行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②新文化运动过程中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实质上是对统治中国几千年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文化传统的厘清与扬弃;为后来解放思想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新文化运动对儒家思想的批判过程中存在全盘否定的错误倾向 ④孔子的儒家思想及传统文化在我们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仍然是很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

A.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B.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
C.推动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九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   )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与下图思想主张相一致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科学与人权并重 D.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
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相结合 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秦变法而败亡,后世人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后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令败亡灭绝而不悔。”李鸿章这段话的主旨是

A.反对变革 B.主张革新
C.希望进步 D.要求守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8年,新文化运动出现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指的是:

A.改变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 B.系统地介绍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C.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D.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到1895年以后,所谓‘国’的自我肯定,随之有迅速发展。一般中国人自有的事物与名称,多加以‘国’的冠称。例如‘国权’、‘国地’、‘国民’等等,1900年以后出现的新名词更多。”这种现象从根本上说明(  )

A.朝贡观念的复兴 B.民族主权意识的增强
C.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D.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中西间既已展开频繁的来往,少数敏锐的中国官绅,依据直观的警觉,已开始认识到一个新局面的开始。”这种“警觉”思想最早表现在(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潮流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