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戊戌变法期间,康广仁就对其胞兄康有为有过这样的批评:“规模太光、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动太大。”康广仁的这种批评反映了
A.维新派得罪权贵 | B.维新派内部分裂 |
C.维新派实力弱小 | D.维新派政治幼稚 |
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 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材料三 下表中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
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
中卷:“西政” |
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
下卷:杂类之书 |
游记、报章、格致 |
——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中卷”
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1)材料中“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的含义是什么?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下列关于“问题”与“主义”之争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以《每周评论》为阵地展开
②反映了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③实质是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革中国的社会制度④通过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近代化在思想上的表现是思想文化的大众化和科学化。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科学观念与中国封建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一场严峻的斗争。这场斗争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尊孔复古”逆流泛滥 |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 D.中西文化观念的激烈碰撞 |
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 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 |
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 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 |
康有为在受光绪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这不能反映出的是( )
A.民族危机严重 | B.康有为力促变法 |
C.康有为急于求成 | D.变法的首要目的在于富强 |
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历史舞台,开始了救国探索的道路。其中康梁维新派要在中国变法维新,他们对社会发展的主要贡献是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 B.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 |
C.明确“中体西用”思想 | D.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
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
①摧毁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
③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④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袁行霈在《中华文明史》中论述到:国人对宪政思想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是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法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法至上”、“制宪”、“违宪”等内容的法律化、制度化、神圣化,在专制政体板结的时代很难传播。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文中近代中国人对宪法的了解正确的是 ( )
①在此之前中国没有制订过宪法 ②早期维新派提出了立宪主张但没有实践
③百日维新中没有提出定宪法 ④清末“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下列报刊在历史上创办的先后顺序是 ( )
A.《时务报》《民报》《昭文新报》《新青年》 |
B.《昭文新报》《时务报》《民报》《新青年》 |
C.《新青年》《时务报》《民报》《昭文新报》 |
D.《时务报》《昭文新报》《民报》《新青年》 |
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治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A.君主 | B.科学 | C.西学 | D.民权 |
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 | 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
B. | 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
C. | 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
D. | 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