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②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
④已经对中国落后有了充分认识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 |
1923年,胡适撰文说:“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文中所说的这个“名词”应该是( )
A.变法 | B.革命 | C.民主 | D.科学 |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的特点是( )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学思想结合 |
C.附和西方基督教教义 |
D.依靠儒学思想,托古改制 |
下列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是蔡元培 |
B.前期的指导思想是科学与民主 |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
D.既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
与“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这一观点不同的是
A.“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 |
B.“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 |
C.“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 |
D.“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
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是
A、《四洲志》 《华事夷言》 C、《海国图志》 D、《瀛环志略》
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新思想中“新”的核心是( )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时弊 |
B.编写《海国图志》,介绍海外史地情况 |
C.批判程朱理学,远离社会现实 |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
1839年《澳门新闻报》报道说:“中国官府完全不晓得外国的政事,又不询问考求,至今仍不知西洋。只有林总督行事与其他官员相反……。”“林总督”“相反”的“行事”是指
A.虎门销烟 | B.抗击英国侵略者 | C.编译《四洲志》 |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
鸦片战争后,一些中国人认为林则徐如果有机会主持军事,中国就不会输掉战争。这种“不服输”反映出
A.不了解世界形势 | B.坚定的民族气节 | C.痛恨清廷腐败 | D.主张发展近代工业 |
“中体西用”是晚清时期流行一时的思想观点,它主要阐述如何处理中西文化关系,也涉及到政治思想领域。下面哪一主张不能明确体现这一思想
A."器物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 |
B.“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
D.“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 |
新文化运动时期树起“打倒孔家店”的旗号,实质是针对
A.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 | B.封建的意识形态和思想体系 |
C.民众的偶像崇拜和愚昧盲从意识 | D.阻碍西学传播的反动势力 |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画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古趋利意识。“世俗理发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为主 |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