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诗歌可以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它以生动精炼的语言,具体感人的形象,耐人深思的议论,融诗、史于一体,义理深邃、寓意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材料二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三 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不准反帝炮台亡,四亿多两作赔款。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
材料四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毛泽东《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是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的?结合这三首诗,分析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材料二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是什么? 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处于分离状态,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中的“黄洋界上炮声隆”,使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新路,这条新路指的是什么?此前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什么?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铸造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镌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大字,背面碑文如下:“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据此回答。
(1)“三年以来”的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行动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这一军事行动的指挥者是谁?
(2)“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程的起点事件是什么?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什么启示?
(3)“一千八百四十年”以来的民主革命中,中国各阶级前赴后继,英勇斗争,请分别列举一项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所进行的重大革命斗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 但是,正像黑暗过了是光明一样,中国历史发展在谷底时期出现了向上的转机。……从这时候起(注:指1920年前后),中国社会内部发展明显呈现上升趋势,中国人民民族觉醒和阶级觉醒的步伐明显加快了。在这以前,中国社会也有不自觉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也有改革派的主张和呐喊,但相对于社会的主要发展趋势而言,不占优势;在这以后,帝国主义的侵略还有加重的趋势(如日本侵华),但人民的觉醒,革命力量的奋斗,已经可以扭转“沉沦”,中国社会的积极向上一面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了。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沉沦”的过程。“过渡期”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上升”做了怎样的准备?
(2)根据材料二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的史实,说明觉醒后的中国人民在扭转“沉沦”方面取得的伟大成果。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范书义《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材料三 1956年,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90周年诞辰时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和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根据材料二,分析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能够继承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原因。“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表现是什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材料二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可能会对1840~1911年间的哪三个重要事件评价较高?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史观?依据此史观指出辛亥革命在“从传统到现代”过程中的主要贡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与和平
林则徐虎门销烟后,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攻打中国的意见,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首相奏请维多利亚女王,女王同意对华宣战,鸦片战争爆发。
材料二 偶然与必然
英国 工业革命   清政府   禁烟运动
材料三 太平天国与近代化
正方:“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反方:“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对中国的近代化没有积极作用。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英国政治制度的内涵加以阐释。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主题写一篇有关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历史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3)依据材料三,你同意哪个观点?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
自然经济
战国后期
各国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
新中国成立
外国
资本主义经济
戊戌变法
民族
资本主义经济
八国联军侵华
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
《共产党宣言》
发表

 
以“××××的发展”为主题,从上述表格中选出三个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历史事件,以这四个事件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要求:主题明确;事件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10年的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国家的侵华史,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与灾难。但它更是一部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与富强的抗争和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1920年),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二 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因为中国目前的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尤其是因为解决民族革命问题,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而现时工人阶级又尚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  (1923年1月12日)
材料三  从八路军建立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迅速从敌我争夺区到敌后;从山区到平原蔓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正是因为有了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个形式,才从单纯的政府军队的抗战,变为全民族的抗战。
----摘自《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前期 “沉沦”的过程。
(2)据材料二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
(3)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迅速发展的原因。评价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8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两种教科书关于中国近代史19世纪40—90年代的内容目录。

甲种: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胡绳著)
乙种: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备要(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
 
绪论(第一、二章略)
 
导论(一、二、三、四略)
第一编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
第一章
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第三章
鸦片战争
第一节
18至19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
第四章
鸦片战争以后
第二节
步入近代社会之初的新迹象
第五章
太平天国的兴起
 
一、经世派的崛起与关注“时务”
第六章
第二次鸦片战争
 
二、开眼看世界思想的涌动
第七章
1856—1861年的太平天国
 
三、《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第八章
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大联合和太平天国的失败
第三节
晚清三次新政的出现与中国早期现代化
第二编
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形成
 
一、洋务、戊戌与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第九章
在农民大革命失败后
 
二、晚清三次新政的比较研究
第十章
封建统治者的“办洋务”
 
三、中国近代化与社会转型问题
第十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群众运动的兴起
第四节
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第十二章
帝国主义对中国边疆的侵略和半殖民地的外交
 
一、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第十三章
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
 
二、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与作用评析
 
 
 
三、近代民族资本工业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分析

根据目录及其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乙两种教科书编写的各自主要特点,并予以分析说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中外历史大事

根据上述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1.应突出一个方面或主题,体现历史发展的阶段特点、趋势;2.必须结合中外史实,符合主题的历史事件要全部用到,无遗漏;3.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26分)中国在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国家观念与现代民族意识形成,爱国主义随之产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成王时代,“余其宅兹中或(国),自之乂民”。与《逸周书·度邑》对读可知,这里的“中国”指的是河洛交汇的今洛阳地区。《史记·天官书》中说“其后秦灭六国,并中国。”……不过,唐朝亦曾用“中华”表示国家意义上的中国。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至乾隆中期,“天朝”和“中国”才正式作为清朝对自己身份的确定称谓。
材料二

中俄尼布楚条约
“中国大皇帝钦差分界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
南京条约
“兹因大清国大皇帝,大英君主,欲以近来之不和之端解释……”
虎门条约
“中华地方官应与英国管事各方各就地方民情……”
辛丑条约
“大清国国家既如此……则中国愿将一千九百年夏间……”

 
(据《中国:天下观念中的国名定位》、李扬帆《走出晚清》等)
材料三   从1840年至1945年,这百年来,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为分界线,爱国主义演进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现代民族国家意识开始萌芽,但并未完形,爱国主义重在行动,……在第二阶段,新型知识分子群体与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爱国主义从自发到自觉,从情绪到理性,现代爱国主义观念形成。

材料四  有一种爱国心,……混杂着很多成分,其中既有对古老习俗的爱好,又有对祖先的尊敬和对过去的留恋。……这种爱国心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它不做任何推理,只凭信仰和感情行事。同所有的轻率的激情一样,这种爱国心虽能暂时地激起强大的干劲,但不能使干劲持久。它把国家从危机中拯救出来以后,往往便任其于安宁中衰亡。另有一种爱国心比这种爱国心富有理智。它虽然可能不够豪爽和热情,但非常坚定和非常持久。它来自真正的理解,并在法律的帮助下成长。它随着权利的运用而发展,但在掺进私人利益之后便会消减。
(据[法]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节选)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传统中国称谓变化的突出特点。(6分)
(2)结合材料三并依据所学知识,叙述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演进的两个阶段。(12分)(要求: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3)概括材料四中两种“爱国心”的主要区别,(4分)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对爱国主义的认识。(4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形象在近代文学与传媒里有几个主要意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危船”与“陆沉”
刘鹗在1903年发表的《老残游记》,首章就有一个寓意深刻的比喻:把大清帝国比作一艘行在“太平洋”上即将沉没的危船,船上有数不清的难民,有手足无措的水手,有糊涂的船长,有趁火打劫者、跳海逃命者,还有鼓动人们造反的演说家。自命不凡的老残认为只要给他们送去罗盘,调整航线,就可以化险为夷。然而,当老残等人冒险驾船给危船送去罗盘和纪限仪的时候,却被众人认作“洋鬼子差遣来的汉奸”而被砸翻船。
与“危船”隐喻相近的中国形象还有“陆沉”意象。同时代政治家与知识分子的诗文当中。都运用“陆沉”表达自己对时局的看法。秋瑾诗句:“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漂泊我无家”。章太炎撰文署名“陆沉居士”。
材料二 “东方病夫”与“东亚病夫”
英国侨民奚安门主办的《字林西报}1896年10月17目的一篇文章中,出现“东方病夫”一词,时任《时务报》主编的梁启超译为:“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然病根之深,自中日交战后,地球各国始悉其虚实也。”
1938年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刊上发表了一幅外国讽刺漫画: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留长辫、身穿马褂、面容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驮着一个巨大的鸭蛋,题为“东亚病夫”。从此,“东亚病夫”就成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贬称。
梁启超在完成于1906年间的《新民说》中提到:“我以病夫闻于世界,手足以瘫痪,以尽失防护之机能,东西诸国,莫不磨刀霍霍,内向而鱼肉我矣。”
材料三 “睡狮”与“醒狮”
“睡狮”与“醒狮”的观念起源于19世纪末,流亡到日本的梁启超在《自由书·动物谈》(1899)中把伦敦博物馆陈列的一种状若狮子、先睡后醒的巨物看作中国的象征。
1902年12月,蔡元培分析国内外形势日:“我国睡狮不觉,尚未进入民族主义之时代。”此后,诸多革命志士的文章辞赋中,频频出现“睡狮起舞”、“警睡狮”、“猛睡狮,梦中醒”等比喻。
《汪穰卿笔记》卷8附录之《琴瑟寄庐类稿》“睡狮”条(大致意思是):洋人称中国人为睡狮,终有一醒。以此语质问洋人,他们都笑而不答。后来遇到一位驯狮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其中的原委得以破解。他说:我用生鸦片抹在牛肉上作为饲料给狮子,开始少许,逐渐增加,鸦片用到一定的剂量,狮子便终日昏睡,任凭看客戏耍。虽然有时张牙舞爪,发出吼叫,也不过就像在睡梦中一般,其实不会咬人的。驯狮者接着说,贵国之大,犹如狮子这样的庞然大物,受鸦片之害难道还不够吗?
——《中国形象在近代文学与传媒里的几个主要意象》
(1)“危船”和“陆沉”意象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状况?反映了进步知识分子怎样的心境?
(2)“病夫”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主要是指什么?“东方病夫”“东亚病夫”称谓的出现和流行反映了什么问题?
(3)《汪穰卿笔记》将旧中国腐败落后的根源归咎于什么?“睡狮”与“醒狮”的隐喻表达了什么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进入20世纪后不久,发生了孙中山领导的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它仍没有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痛苦的事实迫使先进分子们深思:中华民族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人们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为了在中国国土上摧毁那些盘根错节的旧社会势力,建立起一个新社会,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和现代化,需要有几个条件:第一,需要有一个能够正确把握航向的革命政党,作为引路人。它要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能够对中国的具体国情作出深刻而符合实际的分析,能够提出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为它的实现而始终不渝地奋斗。第二,需要以这个党为核心,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并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凝聚起一股不可阻挡、足以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第三,这个党应该由一大批有着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进分子所组成,能够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坚忍不拔地奋斗。以往的中国不曾有过这样的党。中国要前进,要走出一条新路,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请结合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论。(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观点;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观点;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离评论观点;②未引用史实或引用史实不完整;③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基本经济形态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