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 依据所学,可以得知战役名称是
A.平型关战役 | B.淞沪会战 | C.台尔庄战役 | D.百团大战 |
根据“三三制”原则建立的陕甘宁边区政权,其性质是
A.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权 | B.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政权 |
C.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政权 | D.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为反帝反封建,成功地进行了两次合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中共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教训?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主要背景是什么?这次国共合作最主要的成果是什么?
(3)由此得出的启示是什么?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短时期内,国民政府组织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将东部沿海的大部分高等学校和大量战略物资.工矿企业抢运到了云、贵、川等地。有史学家称其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其中为“大撤退”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八一三淞沪会战 | B.南京保卫战 |
C.远征军入缅作战 | D.台儿庄战役 |
2008年,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翕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是在重庆,下列关于国共重庆谈判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
B.“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
C.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
D.重庆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
有学者在分析淞沪会战的背景时指出,“蒋注视着日人初期在华北之活动,不能不下决心。在这一个月内,他出入于两端:还是决心作战,还是承认中国之积弱不如人。可是主意既决,他着意抗战时,他采取了一项办法,将日人野心所构成的圆滑军事政治体系拖垮。日人满望在北方打,到南方来谈判。蒋选择了一个全民抗战的办法,引导敌人到长江下游他自己方寸之地应战。这区域接近他的内部基地,他的部队已在此集中待命。”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淞沪会战前蒋介石曾在战和之间犹豫不决
②蒋介石希望通过淞沪会战,挫败日本迅速占领华北目的
③蒋介石希望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④蒋介石认为淞沪会战必胜无疑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1937年8月,中共洛川会议提出:“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一主张提出的直接背景应是
A.中国东北沦陷,日军进逼华北 | B.西安事变爆发,逼蒋抗日成功 |
C.日本全面侵华,国共趋向合作 | D.敌后战场壮人,中日战略相持 |
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宣言,声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共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该同学不知该材料的真伪。以下是对此材料真伪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再次合作而做出了努力 |
B.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坚持三民主义 |
C.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 |
D.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格格不入 |
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它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他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和日军激战,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的城市。这座城市是( )
A.南京 | B.上海 | C.北京 | D.重庆 |
决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的最根本的历史条件是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 B.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
C.蒋介石态度明显转变 | D.全国人民拥护一致抗日 |
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
A.太原会战 |
B.百团大战 |
C.平型关战役 |
D.武汉战役 |
阅读如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洛川会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年)
材料二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1945年)
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这么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全民族的抗战中,国共两党各形成了怎样的战场?两个战场是怎样的关系?
(2)驳斥材料二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材料四的“不正常状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依据材料三、四,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的因素。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下列最能体现中国近代不同时期有“侵略”必有“抗争”的正确关系的是
A.《辛丑条约》—黄海海战 | B.《南京条约》—义和团运动 |
C.鸦片战争—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 D.抗日战争—台儿庄战役 |
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性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导致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 )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
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 D.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 |
(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国歌《天佑女王》产生于18世纪40年代,是称颂英国国王的歌曲。其大意是:“上帝保佑女王,祝她万寿无疆,神佑女王。……愿上帝恩泽长,选精品,倾宝囊,万岁女王!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材料二 美国国歌《星条旗永不落》诞生于第二次英美战争期间的1814年。当时,有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美国律师乘船到英舰交涉释放被扣留的美国平民。他目击了英军炮轰美国目标的经过,忧心如焚。次日早晨,当他透过战场上的硝烟看到星条旗仍在要塞上空猎猎飘扬时感慨万分,于是激情满怀地写下了《星条旗永不落》这首诗。诗歌很快不胫而走,后被配上曲谱后流传全国。1931年,美国国会正式将《星条旗永不落》定为国歌。其大意是:“啊!在晨曦初现时,你可看见是什么让我们如此骄傲?……烈火熊熊,炮声隆隆,我们看到要塞上那面英勇的旗帜,在黑暗过后依然耸立!……”
材料三 近代清朝最初是没有国歌的。1896年,清朝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赴西欧和俄罗斯访问。欢迎仪式上,主方要演奏中国的国歌,李鸿章傻了眼: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国歌是什么。没办法,只好把它理解为一首中国的歌曲,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歌词是:“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此曲后来改称《李中堂乐》,算是旧中国最早的一首”国歌”,但这并不是清朝官方版的国歌。1906年,大清帝国陆军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暂定为清朝代国歌。1911年清政府制定了大清帝国国歌——《巩金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注:“金瓯”在中国古代比喻疆土之完固。)
材料四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五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接受徐悲鸿建议,采用1935年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新中国的代国歌。其中包括我们所熟悉的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材料六诗人欧仁·鲍狄埃在经历了一场可歌可泣的战斗后满怀悲痛地创作了振奋人心的诗篇《国际歌》歌词,表达了无产阶级永不屈服,一定要最后消灭世界上一切剥削阶级的气壮山河的誓言。后来法国工人作曲家比尔·狄盖特将歌词谱上雄浑悲壮的乐曲,号召全世界受苦的人起来为真理而斗争,无产阶级要胜利全靠自己。1917年十月革命中,进攻冬宫的工人士兵就唱着《国际歌》夺取了冬宫,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歌〉一直是苏联的国歌。《国际歌》的中文歌词最早出现于1920年,是由郑振铎翻译的。如今《国际歌》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
(1)自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英国国王就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但是,英国国歌为什么还要如此称颂女王?(8分)
(2)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英美战争对美国来说,主要是希望完成怎样的历史使命?(4分)
(3)从《李中堂乐》到《巩金瓯》,大清帝国第一首国歌的诞生反映了什么历史主题?(2分)清政府为何最终正式采用《巩金瓯》作为国歌?(4分)
(4)依据材料四分析,中华民国国歌所称“东亚开化中华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是什么?(2分)如今,中华民族已经结束了受侵略遭奴役的历史。然而,我们仍然以《义勇军进行曲》为我们的国歌。请你就此谈谈自己的见解。(5分)
(6)写出鲍狄埃经历的这场战斗的名称。《国际歌》为什么“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