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卷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 ( )
A.颁布“推恩令” | B.实行察举制 |
C.重用待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 | D.郡国并行制 |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十之竟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争。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
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是主要是指 ( )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 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
1871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眼中的广州,“清式和西式的阁楼、宝塔、博物馆、清真寺、仓库、商铺……毫不间断地紧紧挨在一起。远处可见英国领事馆的小教堂”。广州出现这种社会状况的原因有 ( )
①清代闭关后广州成为当时唯一对外贸易港口
②洋务派在广州兴办一些企业
③近代生产方式较早在广州产生
④广州毗邻港澳,易受西方风尚的影响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 )
|
1895年 |
1913年 |
增 长 |
货物性质 |
||||
中国进口 |
1.7亿 |
5.7亿 |
3.3倍 |
生活消费产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
||||
中国出口 |
0.28% |
1.66亿 |
8倍 |
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占96%,工业品占4%
|
洋务运动时期,国内有人反对修筑铁路,“闻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皆明以一器代数百人之工,暗以一器夺数百人之业,夺之不已,又穷其巧为铁路,非外夷之垄断哉!然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何者?外夷以经商为主,君与民共谋其利者也,中国以养民为主,君以利利民而不言利者也。议者欲以铁路行之中国,恐捷径一开,而沿途之旅店,服贾之民车,驮载之骡马,皆歇业矣,是括天下贫民之利而归之官也”。对这段言论评价最确切的是 ( )
A.发现引进现代机器生产将带来的失业问题 |
B.客观分析中西国情下君民关系的不同 |
C.过分强调铁路对传统社会经济造成的冲击 |
D.主张防范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在华垄断 |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日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业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
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 )
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
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 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 |
2008年,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与厂商制作一系列历史人物玩具,其中包括蒋翕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版”。历史上蒋介石与毛泽东“欢笑言和”是在重庆,下列关于国共重庆谈判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共产党同国民党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
B.“双十协定”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 |
C.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
D.重庆谈判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局面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但在贯彻过程中曾历经曲折,主要原因是 ( )
A.“百花齐放”使大部分文艺作品偏离了主题 |
B.“百家争鸣”仅仅局限在科学上的不同派别 |
C.这一方针否认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矛盾的社会现实 |
D.将学术问题看成政治问题,将学术争论看成是阶级斗争 |
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路线的肯定和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
C.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
故宫博物院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该片从建筑艺术、功能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的历史转变等四个方面全面展示故宫的建筑、文物和历史,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反响。这反映出电视艺术 ( )
①对艺采品的“真实”复制和“原貌”展示,使艺术品走下圣殿
②普通人有了欣赏艺术珍品的机会
③普通大众艺术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扩大了视野
④艺术借助电视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最广泛意义上的传播
A.①②③④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陶片放逐法(Ostracism)”,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若干古希腊城邦所实施的一项独特的政治法律制度。每年雅典城邦公民大会第6次常务委员会会议期间(12月),常务委员会询问公民大会是否需要进行陶片放逐投票,以使城邦摆脱影响力太大的人士……下面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方法 |
B.把反民主势力置于公民大会的严密控制之下 |
C.是一种绝对民主的政治制度,在《十二铜表法》里可得到印证 |
D.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政治措施 |
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乃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对于这句话的解释,最正确的是 (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执政官权力最高 |
C.法律由执政官制定 | D.法律就是执政官 |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 )
A.意大利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 B.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
C.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 )
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 | B.实现三权分立 |
C.保证司法的独立性 | D.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 |
西方有经;齐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 )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
英国人麦考利在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
下列情景在1919年可能出现的是 ( )
A.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仪式在英国举行 | B.《一个国家的诞生》在美国上演 |
C.汤姆终于可以看电视节目 | D.美国观众往往被电影主人公的名言所激励 |
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 )
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 |
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 |
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
D.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 |
1960年,美国的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力争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 |
B.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
C.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兄弟 |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
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 )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 B.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 D.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
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对人们思维最大的影响是 ( )
A.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 B.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
C.告诉人们要与时俱进 | D.使人们有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
中国入关(WTO)之路艰难曲折,用龙永图的话来说是“黑头发都谈成白头发了”。以下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它致力于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
B.它通过多边贸易促进各成员国之间逐渐取消贸易壁垒 |
C.它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成员国提供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 |
D.它为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城市的发展水平,:往往是一个社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在中国,无论是古代,还是近代,城市的发展,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南京“织机愈百张”,繁阜喧盛。
—一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材料三:《洋务运动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东京出现“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的表现。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有什么新特点?
(3)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4)材料三反映出洋务运动时期近代企业所在的城市分布有什么特点?形成其特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 ——恩格斯
材料二 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物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确立了物种的变异性和承续性也。 ——列宁
材料三 进化者,宇宙之大法也。人类社会即本于进化之理,国家亦何莫不然?
——土海《翻译世界》
材料四 严复是我国著名的维新派人物。通过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引用到社会领域中来。他认为在种族与种族、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着“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残酷竞争。中国如果不甘沦亡,就必须奋发图强,并立即做出抉择,实行变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历史·必修3》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达尔文是怎样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的。
(2)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进化论在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四,分析晚清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和观点,并说明其原因。(3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进行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 食货志》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四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规定或“建言”的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
(3)材料三、四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是不能促进我们达到目标的一切东西,我们都应一概斥为无用。
——斯宾诺莎
材料二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们就使自己与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服从……人民享有恢复他们原来的自由的权利,并通过建立他们认为合适的新立法机关以谋求他们的安全和保证。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利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
——洛克《政府论》
材料三:社会秩序乃是为了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因而,如果我们撤开社会公约中一切非本质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契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卢梭《社会契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斯宾诺落所说的目标是什么?“一切无用的东西”又指什么?
(2)材料二中,立法者与人民的关系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除了上述立法权外,还有什么权力?
(3)材料三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实质是什么?
(4)以上材料反映了近代民主思想中三位杰出的思想家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三大思想家思想的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