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新华社东京2001年5月17日电:东京文部科学省16日公布包括右翼势力“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炮制的、歪曲历史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引起亚洲各国及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怒。日本右翼势力把“战败”改为“终战”,把“侵略”改为“进入”,把太平洋战争说成“自卫”,把侵略亚洲国家说成是“解放”英法殖民地等。
材料二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磨难与抗争,中华民族终于走上了复兴之路,“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最后,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请回答:
(1)列举近代以来列强主要的侵华战争。(举4例)
(2)列举日本在侵华过程中制造的主要暴行。(举2例)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根本原因。
近来,钓鱼岛撞船事件影响持续发酵,中日关系出现严重危机,不禁让人回想起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的曲曲折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35年前,中日老一辈政治家顺应历史潮流,做出战略决断,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从此揭开双边关系的新篇章。35年的实践证明,这一战略决断造福了两国和两国人民,也促进了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温家宝出席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钓鱼岛位于距温州市约356千米、福州市约385千米、基隆市约190千米处。大陆福建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东偏南约385千米(208海里)处。
(1)材料一的诗写于哪一年?日本是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春愁”是中国古诗词中常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意义。
(4)对于日本政府2012年的非法购岛行为,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
材料二 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中正庐山抗战声明(1937年7月17日)
材料三 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
(1)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认识的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蒋介石庐山抗战声明发表的背景。并列举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的主要表现。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两场中日战争对中国国际地位造成的不同影响。
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四: 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中国政府重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请回答: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2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在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政策中有何不同?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4)1972年代表日本政府访问中国的内阁总理大臣的谁?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什么?中日的建交有什么历史意义?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名称 |
时间 |
发动国家 |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
鸦片战争 |
1840 一1842年 |
① |
《南京条约》 |
甲午中日战争 |
1894 一1895年 |
日本 |
《马关条约》 |
② |
1900 一1901年 |
德国等8 国 |
③ |
材料二 邓世昌殉国后,光绪皇帝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 1937 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杭战。1945 年8 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2 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 年10 月25 日台湾光复。
材料四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
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的邓世昌壮烈殉国于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一次海战?(2 分)
(3)材料三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 2 分)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
(13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底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
材料二
材料三
(1)近代北京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灾难。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了古老的北京城,请给材料一中的明信片拟一个标题,并说明理由。
(2)近代北京也见证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斗争精神。上述材料都是发生在北京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请说明相关的历史事件并阐述其历史意义。(4分)
(3)北京也见证中国外交舞台的纵横捭阖,风起云涌。材料三就是发生在北京的重要外交事件,图5引发了中国的全面抗战,结合所学分析中国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图5至图6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日关系的变迁,依据材料说明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强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名称 |
时间 |
发动国家 |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
鸦片战争 |
1840-1842年 |
① |
《南京条约》 |
甲午战争 |
1894-1895年 |
日本 |
② |
③ |
1900-1901年 |
德国等8国 |
《辛丑条约》 |
材料二 邓世昌殉国后,光绪皇帝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民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四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五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请回答: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
(2)材料二的邓世昌壮烈殉国于甲午战争的哪一次海战?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1)诗中“四百万人同一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在被割占50年后回归祖国,主要原因又有哪些?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孙中山名言
(2)根据以上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什么?孙中山为顺应“世界之潮流”主要做了什么贡献?
材料三: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2005年《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哪些成就?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重大。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都使美国不得不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中国也面临新的战略抉择。那时候,苏联驻兵中国北方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这种形势下,改善中美关系,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十分有利;同时,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也有重要作用。
——两则皆摘自 《高中历史必修I》人民教育出版社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2分)
(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6分)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4分)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面两幅地图
从两幅地图中提取两项中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与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
——江泽民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斯大林
材料四 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庆某报刊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结果出现了多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随)、共工(功)、华佗(拖)……
材料五 (靖国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约250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神社院内有一个“宝物遗品馆",保存着日军的作战地图、军装、武器,写着“武运长久"的太阳旗,以及1932年3月16日天皇令日军侵占中国上海的诏书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
(2)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有人说,国民党一直是消极抗日,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抗战是次要战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怎样的世界意义?
(4)结合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5)材料五这说明了什么?
(6)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下图为八国联军发行的政治明信片——《向中国开战》。
材料三: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表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
材料四:1945年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的签字仪式(油画)。
(1)材料一中的图1、图2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历史事件?二者之间有什么具体关联?(2分)
(2)请你以图1和图3所示事件为例,说明材料三中“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的含义。(2分)
(3)不同的图片给人内心不同的感受。图3和图4让你震撼最大的是哪一幅?请表述你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3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面两幅地图
从两幅地图中提取两项中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