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作者应该是站在
A.分析资产阶级革命者学习西方失败的原因 |
B.探究百日维新昙花一现的深层次原因 |
C.批判《资政新篇》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 |
D.探寻蒋介石政权在民国38年垮台的原因 |
毛泽东致信:“当前大计只须先生一言而决,……先生一念之转,一心之发,而国仇可报,国土可保,失地可复,先生亦得为光荣之抗日英雄,图诸凌烟,馨香百世。”文中的“先生”是指( )
A.蒋介石 | B.冯玉祥 | C.张自忠 | D.张学良 |
史学界有人认为,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14年,而不是通常所说的8年。该观点重在( )
A.揭露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罪恶 | B.肯定国民政府抗战的重要贡献 |
C.突出华北人民抗战的历史地位 | D.强调中国局部抗战的重大意义 |
下列材料为蒋介石1936-1942年的日记,结合所学,判断下列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倭寇在卢沟桥挑衅……决心应战,此其时乎
②英倭与美倭关系,皆无法改善,美参战时期将日近矣
③南京孤城不能守,然不能不守,对国对民殊难为怀也
④是晚召张、杨、于各将领来行辕会餐,商议进剿计划。杨、于均未到,询之张汉卿(学良),则知彼亦于今胤晚宴来陕之中胤央军政长官,汉卿今日形色匆遽,精神恍惚,余甚以为异
A.①④②③ | B.④①③② |
C.①③④② | D.④③②① |
2013年12月1日是《开罗宣言》发表70周年纪念日,《宣言》肯定了台湾、澎湖是“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必须归还中国。海峡两岸高调纪念,日本各界选择性“遗忘”。这种现象不能反映
A.中日彼此之间存在认知上的误差 | B.中日大规模政治运动扭曲了彼此认知 |
C.客观认知对中日关系发展很重要 | D.中日不能相互客观认知是长期形成的 |
歌曲《雅拉玛》中唱道:“有个山谷叫雅拉玛/人们都在怀念着它/多少个同志倒在山下/雅拉玛开遍了鲜花/国际纵队留在雅拉玛/保卫自由的国家/他们宣誓要死守山旁/打败法西斯狗豺狼”。上述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为
A.统一战线下中国人民的抗战 | B.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
C.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 D.波兰人民的抗德斗争 |
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 | B.淞沪会战 |
C.太原会战 | D.台儿庄战役 |
1943年,宋美龄访美被美国媒体评价为“征服”美国之旅,赢得了大量援助。1948年,她再次访美,却被告知只能以“私人资格”前去,且没有获得任何援助。这两个不同的结果反映了
A.蒋介石努力争取美国各界对华同情 | B.美国对中国抗战和内战态度有所差异 |
C.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事实 | D.美国重点积蓄对苏联冷战的力量 |
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
C.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 D.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
下表汇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
纪念周年 |
枚数和内容 |
20周年 |
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
40周年 |
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 |
50周年 |
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
60周年 |
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 |
A.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 D.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大刀进行曲》是抗日战争时期流行的抗日歌曲,词曲作者麦新最初是歌颂二十九军的大刀
队,歌词第二句“全国武装的弟兄们!”,原来是“二十九军的兄弟们”。以下事件与二十九军有关的是
A.宋哲元收复喜峰口 |
B.安德馨血战山海关 |
C.冯玉祥和吉鸿昌收复多伦 |
D.蔡廷锴坚守上海 |
“日本作战计划,系图强渡黄河,破退华军。此项计划,于今已告失败。中国方面为保卫大徐州所做的苦斗,显系此次中日战争中最大之会战。其结果,华方已获胜利,……(日军)今兹遭逢惨败,应无颜再向国内民众如此矜夸。”(纽约《先锋论坛报》)该材料评述的是
A.喜峰口战役 | B.枣宜会战 |
C.平型关战役 | D.台儿庄战役 |
《大公报》载文说: “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 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 )
A.甲午战争爆发 | B.中华民国建立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1937年德国《共和报》曾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此处所言战事
A.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
C.切断了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 | 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