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蒋介石出版《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 B.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 D.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
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性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性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存在,反映了( )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 B.中国共产党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
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 D.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作出了让步 |
1940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
A.百团大战 | B.平型关战役 | C.太原会战 | D.台儿庄战役 |
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
C.国共两党均开展敌后抗战 |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
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最早可能出现于
A.九一八事变前 | B.西安事变前 | C.抗日战争时期 | D.重庆谈判后 |
以下是太原会战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它主要说明了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 |
|||
第2集团军总司令 |
孙连仲 |
第6集团军总司令 |
杨爱源 |
第7集团军总司令 |
傅作义 |
第14集团军总司令 |
卫立煌 |
第18集团军 (即八路军)总指挥 |
朱德 |
第22集团军总司令 |
邓锡侯 |
A.太原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B.太原会战标志着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C.太原会战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
D.太原会战的作战部队都是国民党军队
某历史兴趣小组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点”这一课题,收集了以下史实,你认为符合该课题研究的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国民大革命运动 ③抗日战争
④维新变法运动 ⑤《星星之火,可以燎燃》 ⑥辛亥革命
A.①②④ | B.①④⑥ |
C.①③⑤ | D.②③⑤ |
194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
A.中国抗战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B.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
C.中国军队接受美国人的领导 |
D.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 |
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答、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持,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相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
A. |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
B. |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
C. |
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
D. |
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
1937年8月9日《申报》的文艺副刊《春秋》刊登了一则重要启示,宣布“本刊从今天起,转变以往作风,重新订正取材范围:如何摧毁万恶的侵略者?如何激发前方的战士?如何唤醒后方的民众?如何达到我们的最后胜利?”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
A.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民族团结抗战 | B.报刊在社会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C.《春秋》的宣传立场是抗日救国 | D.《春秋》是共产党主办的报刊 |
2014年12月13日,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习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 下列可作为第一手资料的“铁证”有( )
①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记录的迄今唯一的南京大屠杀影像
②1937年11月29日,《东京日日新闻》刊登的日军“百人斩”杀人竞赛的照片
③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万余名遇难者遗体丛葬地
④美籍华人张纯如(1968-2004年)的英文著作《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下图是该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是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