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中国代表顾维钧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目前远东和平的恢复与维护,要求其他与会各国采取道义上的、物资上的、财政和经济上的具体行动。”否则,远东的暴力和动乱“就会达到不经受另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和磨难,就不可能制止和控制的程度”。他的主要目的在于
A.警示世界大战爆发的可能性 | B.争取各国对华同情和帮助 |
C.批评列强对日的绥靖政策 | D.敦促列强维护原有世界格局 |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到“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等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旧用‘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自从感受国际侵略,又得新观念之输入,中国人颇觉悟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责任。”材料表明( )
A.在传统观念中已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
B.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民应尽的责任 |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国民的基本责任 |
D.旧用“国家”并非是指朝廷或皇室 |
1942年初,戴安澜师长率国民党第200师入缅与日作战,不幸牺牲。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这表明
A.国共共同抗日 |
B.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C.敬仰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 |
D.民族英雄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
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 | B.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
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 |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某同学在总结“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这一专题内容时,自制了多张学习卡片,下图为其中一张,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A.1处 | B.2处 | C.3处 | D.4处 |
民国二十六年2月21日通过的《中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关于根绝赤祸之决议》中规定:“一国之军队,必须统一编制,统一号令,方能收指臂之效,断无一国家可许主义绝不相容之军队同时并存者,故须彻底取消其所谓“红军”,以及其他假借名目之武力。”与该决议颁布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红军长征,战略转移 | B.国共决裂,反蒋抗日 |
C.国共对峙局面基本结束 | D.国共对峙,内战爆发 |
造成下表银行分布状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25~1934年中国银行分布简表(单位:家)
时间 |
北京(北平) |
天津 |
上海 |
全国 |
1925年 |
23 |
14 |
33 |
84 |
1934年 |
2 |
10 |
59 |
93 |
——朱荫贵《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中国银行业》
A.全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B.全国政治中心的南移
C.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D.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下表反映的是二战时期日军在亚太地区的兵力分配情况。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
战争爆发时 |
1942年 |
日本投降时 |
||||
中国 战场 |
太平洋战场 |
东南亚 |
中国战场 |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
中国战场 |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
35个 师团 |
10个师团 |
7个师团 |
37个师团 |
15个师团 |
110多万人 |
近11万人 |
A.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打击了日本法西斯
C.日本在亚洲全面发动了侵略战争
D.日本不断向中国战场大规模增兵
下图是民国时期丰子恺的漫画《炮弹作花瓶》(图中的文字为: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卅四年九月二日作子恺,圣扬学弟永存)。对该漫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创作于抗战胜利的1945年 |
B.表达了中国人民期盼和平,重建家园的美好愿望 |
C.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
D.作品形象生动,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
近代有人在一场战役前分析:“上海是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心,外国租界多,是国际观瞻的战略要地,不打就退,政治影响太坏,弄不好就会被戴上卖国贼的帽子。……江浙水网地区,敌军的现代化武器用不上。还有人说,我们在上海打起来,可以使敌军整个战略轴线发生改变,让敌军从‘由北而南’的俯攻之态改变成‘由东向西’的仰攻,丧失其主宰战场的时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 B.该战役使我军战略初步实现 |
C.该战役发生时列强武力干涉 | D.该战役中我军取得重大胜利 |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写的史料中说:“在治安战期间的某战场。敌我的势力范围犬牙交错,变化无常。有关敌人准确位置的情报很不可靠,甚至在我方势力范围内部深处经常潜藏有敌人的军事力量。”其中的“某战场”是指
A.中国东北战场 | B.中国华北战场 | C.滇缅战场 | D.太平洋战场 |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可见他已经认识到:
①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②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③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④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③ |
下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对此信件的分析,错误的是
A.它写于1943年4月29日 |
B.它反映出国共两党既合作又相互斗争 |
C.它说明国共两党正处于敌对时期 |
D.对陕甘宁边区的态度说明了蒋介石的阶级属性 |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这表明蒋介石已经认识到
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②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③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④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 |
下表选项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 项 |
史 实 |
结 论 |
A |
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
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 |
B |
毛泽东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
C |
国民政府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 汉等四大会战 |
国民政府的军队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 义侵略的开始 |
D |
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
实现了和平民主建国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