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自上海撤退之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这可以说明当时( )
① 国民政府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②国人民族意识空前增强
③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④中国军队殊死抗击日军进攻
A.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④ | D.②③④ |
下图是1940~1947年中国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其中1946年“民主”出现频率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抗战胜利后,民众渴望和平民主 |
B.国共重庆谈判,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
C.重庆政协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
D.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和平民主的呼声高涨 |
下图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 |
C.抗日战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影响 |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
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先生的一幅作品。下列表述与这幅图寓意相符的是
A.列强扶植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 |
B.日本对国民政府实行政治诱降 |
C.日本扶植清末代皇帝建立伪满洲国 |
D.日本在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 |
在近代史上,蒋介石被认为是“具有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领导中国统一战线以抵抗外来侵略”。这应该是在
A.辛亥革命时期 | B.国民革命时期 |
C.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D.抗日战争时期 |
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两则材料称赞的是
A.淞沪会战 | B.平型关战役 | C.百团大战 | D.台儿庄战役 |
“全中国都在动——从沿海漂流到内地,犹如混乱的涡流聚集在这个临时的首都……政府成员和共产党人同坐在一间会议室里,讨论制定共同作战计划。”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A.护国运动 | B.北伐战争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
2012年3月1日下午,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宣布鉴于名古屋否认“南京大屠杀”,原定举办的“日本文化周”活动将推迟举行。以下关于“南京大屠杀”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 |
“卢沟桥本无城,明崇祯三年以此为畿辅咽喉,宜设兵防守,故筑城池。……北平市成立时,以宛平县不能寄治城内,遂移于此。……此次日军假演习挑衅,此城此桥遂遭厄运,赫赫名都,数百年史迹迭蒙耻辱,可哀也哉!”(据《人物风俗制度丛谈》)这篇文章的成文时间最有可能是
A.明崇祯三年 | B.1931年9月 | C.北平市成立时 | D.1937年7月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国力民生、政局、近代化进程等诸多方面产生严重影响,也引发中外条约体系的重大调整。自《马关条约》起,中俄旅大租地条约、中德胶澳租界条约、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等纷纷出台;1943年中美、中英先后签订关于“取消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与换文”,其他在华享有特权的国家也相继与中国签订了新约。阅读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
经济上 |
政治上 |
第一次 战争 |
巨额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民生凋敝;列强势力的深入与外国资本的挤压阻碍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
甲午战败随之而来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严重破坏中国主权,中国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可言;国势艰危,中国社会各阶层民众以不同形式展开救亡斗争。 |
第二次 战争 |
|
|
毛泽东的诗词,形象地再现了中国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画面。下列毛泽东诗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③“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④“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A.①②③④ | B.③②①④ | C.③①②④ | D.④②①③ |
《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 B.中华民国建立 |
C.抗日战争爆发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20世纪40年代,清华大学教授、爱国民主人士朱自清曾经说道:“胜利来的时候,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材料所说的“小康时代”是指
A.和平、民主时代 | B.抗日战争胜利的时代 | C.社会主义时代 | D.工业化到来的时代 |
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①尊敬时(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其中引起第④阶段看法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共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 B.中国成为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
C.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握手言和 | D.解放区总结出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