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可见,“宜昌大撤退”的作用在于
A.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实力 |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
C.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 D.阻滞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侵略 |
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
A.国民革命的兴起 | B.土地革命的开展 |
C.抗日战争的胜利 | D.战略反攻的开始 |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 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 |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
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 B.有力声援了学生的一二九运动 |
C.杜绝了亲日派的投降行径 | D.鼓舞了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
日本天皇1937年9月2日发出的《宣战诏书》称:“今朕之军人,正排除万难,发扬忠勇,只为促进中华民国醒悟,迅速确立东亚之和平,别无他意。朕期望帝国臣民鉴于今日之局势,忠诚奉公,同心协力,以襄助达到所期之目的。”这段话最能证明的是
A.天皇是日本人的神圣偶像 | B.天皇统帅着忠勇的日本军人 |
C.天皇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负责人 | D.天皇为东亚和平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
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导致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
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 D.国民革命北伐的需要 |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写于
A.北伐战争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重庆谈判后 |
日本军方战史关于二战时期中日军队作战情况的报告里写道:“热带森林内的战斗,原本是我军的特长,但在障碍物和猛烈的迫击炮火面前,则无法发挥威力,无论在哪一战场,都是由于敌人逐次渗透到侧背而被迫撤退。特别是由于敌机独占战场上空,发挥强大威力,……经常出现战况逆转。”材料中的“敌人”是指
A.在华北敌后抗击日军的八路军 | B.淞沪会战中的国民革命军 |
C.海南岛中共琼崖抗日游击队 | D.中国入缅作战的远征军 |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被迫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云贵川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主要强调( )
A.国民大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革命热情 |
B.土地革命调动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
C.日本侵华战争刺激了中华民族意识觉醒 |
D.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
据1938年4月9日英国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天津至江苏南京的浦口)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道的战役( )
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
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
C.极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
D.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
阅读“1937—1945年日本陆军兵力分布简表”对此信息进行分析,无法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时间 |
日军总师数 |
在中国 师数 |
在东南亚及 太平洋师数 |
在朝鲜 师数 |
在日本 师数 |
新增加 师数 |
1937年冬 |
24 |
2l |
|
l |
2 |
|
1941年12 月 |
5l |
35 |
10 |
2 |
4 |
2 |
1944年冬 |
99 |
35 |
38 |
2 |
18 |
29 |
A.日本陆军总师数不断增多,已完全占领了亚洲、太平洋地区
B.1944年日本侵华兵力相对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太平洋战场对日军的牵制
C.日本国内师数逐渐增多与当时日本本土遭到盟军进攻有关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9年1月在讨论建立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问题上,毛泽东发表讲话指出“……而这民主又是苏维埃在现阶段的发展物,现在各阶级,工农商学兵各界都可参加参议会。……标准就是:凡是日本帝国主义、汉奸所反对的,那一定是好事。”下列说法中对边区参议会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工人阶级领导之下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劳苦民众的民主专政政权” |
B.“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民主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民族统一战线联合政权” |
C.“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资产阶级民主分子参加的人民民主专政” |
D.“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