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纪念邮票对比

时间
主题
枚数
图案
1952年7.7
抗日战争15周年纪念
4枚
卢沟桥风云、平型关胜利
欢送新四军抗日、领袖策划反攻
1965年9.3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
4枚
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1985年9.3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40周年
2枚
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
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
1995年9.3
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
8枚
“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
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2005年8.15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4枚
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比较表格中不同时期纪念邮票的图案变化,结合所学,以抗战新史观为视角对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两个充分信息;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朝古都”南京有过辉煌,也几经战乱沧桑,其中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国民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南京均曾成为不同力量的进攻目标。下图各方进军路线,就整体而言属于日军进攻方向的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北地区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关键词表

黄帝陵
商鞅变法
中共七大
丝绸之路
延安
会宁会师
敦煌莫高窟
秦陵兵马俑
西安事变
大雁塔

 
从“西北地区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3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阐释。( 要求:提炼主题鲜明;阐释准确清晰)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1年大陆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对蒋介石追随孙中山,推倒北洋军阀,尤其是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应有的肯定。但对他发动政变、导致国共关系破裂,以及内外政策的保守性和个人独裁,抗战胜利后违背民意、发动内战的责任,也予以充分的揭露和批评。这体现了作者的(   )

A.文明史观 B.整体史观
C.革命史观 D.唯物史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决维护香港、澳门繁荣稳定大局,隆重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我们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保持两岸交流合作良好势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顺应历史潮流作出的共同选择,国共两党曾经的亲密合作也彪炳史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有什么特点?
(3)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6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于1958年。当年,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范文澜领导,研究浮雕图片所需要的史料题材。经过精心挑选确定了八幅汉白玉大型浮雕,来表现近百年来中华儿女走向独立、走向解放的革命历程。请根据下面四幅浮雕图片回答问题:
 
(1)请分别指出上述图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2)图一和图三的共同主题是什么?图二和图四中的军队的最终政治理想有何不同?
(3)根据图三、四提供的信息,说明中国革命斗争的对象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图四反映的史实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如战后丘吉尔所云,当其(日本)船只的9/10都已沉没或不能行动,其空中和海上的兵力都已被摧毁,其工业已经被破坏,其人民粮食补给已经日益缺乏——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日本的崩溃实在是早已成为定局。美国的战略轰炸调查报告书也同样地强调这一点,不过却又补充说:“假使日本的政治结构能够对于国家政策作比较迅速有效的决定,那么在军事已经无能为力与政治承认无可避免的现实之间的时差也许即可以缩短。”
(1)概括材料一中关于导致“日本的崩溃”的因素。(要求: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4分)
材料二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在上个世纪那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承受过巨大牺牲,并为最终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抗战不仅是一场中华民族自身谋求独立和解放的战争,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请结合史实从几个角度证明“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亦称“民族性格”。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37年—1453年,英法之间的“百年战争”,唤醒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感情,对西欧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意识觉醒产生了巨大影响。从 14 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出现了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浪潮,用英语翻译的《圣经》奠定了英国民族语言的基础。恩格斯说:“语族一旦划分……这些语族就成了建立国家的一定基础。”14 世纪末,欧洲的封建体制向近代政府体制过渡,民族国家化(“民族”从它的自然状态转化为“国家”的政治形态)的进程启动了。在这些新型国家中,君主是国家权力的金字塔顶,“君主的利益不再只与贵族的利益相吻合, 而是扩展到与全民的利益相吻合”。随着民族国家兴起, 从前那种只知有教, 不知有国的情况发生变化。 中世纪文明那种孤立性、分散性的特点, 开始朝全国性、统一性、以及以公利和公权为主的方向演变。 
——摘编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材料二    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三   如果说“五四运动”主要是民族精英的动员。 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亡国的危险,中国这个总体上仍属前现代的落后农业大国,众志成城,“地无分南北,人无分长幼”,动员起全民的力量,集合起规模空前的数百万军队,与装备精良的日本侵略者苦战8年,最后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支持下终于取得了百年来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全面胜利。
——摘编自《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民族国家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使中国的民族主义得到了怎样的发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加坡以稳定的政局、廉洁高效的政府而著称,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
材料一  摆脱英属殖民地地位及“星(新)马”合并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很快就产生严重的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导致新加坡最终在1965年被驱逐出马来西亚联邦,并于8月9日被迫宣布独立,世界对新加坡是否能继续存在表示疑问。
材料二  新加坡主要汲取儒家的君子品格的价值观,这是与新加坡道德教育直接相关的基本因素。新加坡结合自己的国情,赋予“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以新的内涵,把他们理解的重整体、重义务、重责任的儒家伦理进行现代转化,而提出了作为他们国家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观。
——龚群《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研究》
材料三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于2014年2月15日举行了第47届悼念日本占领时期死难人民祭礼。总商会希望借这个悼念仪式让新加坡年轻一代牢记日本占据时期的悲惨日子,同时让人民了解自由与和平的可贵,以及全面防卫的重要性。
材料四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集中反映中国人民的意志。
材料五   1978年邓小平访问新加坡的时候,基本上就在构思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直到南巡以后,正式提出向新加坡学习。早期,中国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感兴趣;后来97、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又对新加坡的金融制度感兴趣;建设苏州工业园区时对工业园区感兴趣;到了天津生态城,是对新加坡的环境与生态发展感兴趣。
新加坡作为一个华人社会,如何构建出了清廉的政府和法治的社会?当然很多官员都说,那么小个国家我怎么学?我觉得那都是借口,大国小国都值得取经。国家大小不是问题,小国家反而不好治理,因为小国家的吸收消化能力不强,所以不能犯错误,一定要科学决策。你看新加坡建国以后,从没犯过重大错误,光是这一点就值得好好学习。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访谈录“李光耀与中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加坡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加坡是如何利用儒学进行道德教育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加坡推行道德教育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加坡、中国确立“公祭日”(防卫日)的共同原因。
指出中国确立的“公祭日”与新加坡的本质区别,中国和新加坡相似的举措的有什么现实意义?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38年3月上任的教育部部长陈立夫认为“国防之内涵,并不限于狭义之军事教育,各级学校之课程……纵在战时,其可伸缩者亦至有限,断不能任意废弃,致使国力根本动摇,将来国家有无人可用之危险。”材料表明陈立法的教育观点是

A.教育应该完全服务于抗战
B.教育不仅需要满足抗战救国,更需要满足战后建设
C.教育应该置于国家工作的首位
D.军事教育应与政治教育相结合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历史上的中日、中美、美日关系是国际关系史的重要内容,在当今世界的国际关系中占有可能影响世界局势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种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1)材料一中所涉及的是哪次战争后签订的哪部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此后三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中、美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
材料三: 必须保证日本不再次威胁美国及世界和平和安全。……对日本本土必须进行军事占领。这种占领必须有利于在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下时,为盟国利益而行动的主要同盟国……在主要盟国中,意见发生不统一的时候,就按美国的政策执行。
----《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1945年9月22日)
材料四: 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订购了不少于36亿美元的军事及后勤物资。此外,为了把日本变成对抗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据点,美国大力扶持日本经济。据统计,仅1954~1958年年间,美国政府对日本的援助就达4.66亿美元。
----《世界近代现代史》(人教版下册)
(3)根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占领日本的目的。材料四和材料三相比,美国对日本的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试分析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五:

注:此题为多选题,各选项之和比例大于100%
——引自《2011年中日关系舆论调查研究报告》
(4)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多少年?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国民众对日本印象不好的主要因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家庭——社会——国家
中国古代强调以家庭为本位的思想观念。任何人都无法脱离家庭而生活,家庭是人们物质生活的保证,家庭不仅提供其成员的全部生活资料,而且直接生产其中的绝大部分,这使人们产生了对家庭的强烈依赖。家庭是人们主要的生活场所,绝大多数人的大部分活动都限制在家庭或者家族范围内,很少与外界进行沟通。
(1)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经济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家庭本位观念产生的原因及该观念的影响。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当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人类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力量的总和才能够克服这种阻力……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这就是社会契约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2)依据材料概括卢梭认为的国家产生的方式及人们建立国家的目的。

 
(3)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让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得到空前高涨,请结合上图及抗日战争相关史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岛寇荼毒,痛及滇西。谁无血气,忍弃边陲。桓桓将士,不顾艰危。十荡十决,甘死如饴。瘗忠有圹,名勒丰碑。懔懔大义,昭示来兹。”这段碑文纪念的是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分)材料  太行抗日根据地是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中领导机关最为集中的地区。经过5年的抗日战争,根据地民力、物力、财力已经极大地消耗。但是,随着对敌斗争的深入和根据地工作的发展,各种办事机构仍在不断扩大,非生产人员也在不断增加。1941年以后,由于战争日益残酷,根据地面积、人口日益缩小。
1942年1月,一二九师发布关于实施精兵建设的命令规定:(一)调整编制,减缩机关,减少人员马匹,认真充实战斗连队。(二)有计划地抽调一批有相当能力的本地干部,到地方武装和各级武委会工作。(三)抽调一批干部去抗大和陆军中学深造。(四)经营生产事业,安置老弱战士和荣誉军人。太行根据地实施精兵简政的结果,不仅使这一地区达到了“精简、统一、效能、节约和反对官僚主义”的目的,而且也使这一地区的财政支出大为降低。l943年由精简而节约下来的经费,为全部预算的46%。l943年的公粮和1941年相比,减征近33%。
——南振国《太行根据地精兵简政的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l942年太行根据地精兵简政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太行根据地精兵简政的作用。(9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由两岸故宫博物院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绘制的发生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故宫文物大迁移路线图。下列对各阶段的文物迁移表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迁移:九一八事变后,日军进逼华北
B.第二次迁移:日军全面入侵,国民政府内迁
C.第三次迁移:抗战取得胜利,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D.第四次迁移: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北平和平解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抗日战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