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下列代表英美观点的是
A.“这次事件与其说增强无宁说削弱中国抗御外侮的力量。” |
B.“恐怕对于中国民众抗日激昂的感情有火上添油的危险。” |
C.“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建立了两党重新合作的一个必要的前提。” |
D.“名为抗敌,实则自坏长城”、“ 西安事变对我们国家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
沈同衡作于1938年《"武运"岂能长久》的漫画反映了
①日本统治者企图以武力征服世界
②日本民众存在厌战心理
③日本侵略面临失败境地
④日本法西斯是中日人民共同敌人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高梁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东洋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的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了沈阳城!”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八国联军侵华 | B.九·一八事变 |
C.七七事变 | D.南京大屠杀 |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是因为
A.人民武装力量在抗战中发展壮大 | B.国民党统治力量遭到严重削弱 |
C.社会各界和平建国呼声日益高涨 | D.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展中,呈现了如下一幅地图。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其研究成果的主题围绕着( )
A.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就 |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
C.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日 | D.解放区的发展和扩大 |
观察右图,此文献的发表( )
A.表明国民政府实行妥协的对日政策 |
B.标志着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
C.建立起全民族合作的抗日统一战线 |
D.标志着国民政府正式进入抗战阶段 |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下列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各项史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 B.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记载评论 |
C.新版日本历史教科书 | D.当代日本政客的相关言论 |
由中央电视台组织“红色之旅”从北京出发,途经山西的平型关和山东的台儿庄等地是为了纪念
A.辛亥革命 | B.红军长征 | C.抗日战争 | D.改革开放 |
中国近代史上,面对列强侵略,爱国军民不屈不挠、顽强抗争。下列人物组合与方框中材料描述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
A.林则徐、姚子青、邓世昌、彭德怀 | B.徐骧、姚子青、邓世昌、彭德怀 |
C.刘永福、谢晋元、邓世昌、聂荣臻 | D.徐骧、谢晋元、左宝贵、彭德怀 |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法西斯侵略国家被打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国际和平实现以后,并不是说就没有了斗争。……反法西斯的人民大众和法西斯残余势力之争,民主和反民主之争,民族解放和民族压迫之争仍将充满世界的大部分地方。”能够反映这个论断的史实是
①美国扶持蒋介石发动内战 ②美国以武力干涉朝鲜内战
③希特勒发动入侵波兰战争 ④日本为摆脱经济危机侵华
A.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② | D.②③ |
1942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决议》中规定:“在对富农减租减息后,同时需要交租交息,”作出这一决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A.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 | B.巩固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C.恢复发展农村经济 | D.调动农民支援革命的积极性 |
下列有关抗日战争期间两个战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总体上基本是相互配合的 |
B.两个战场都实行了全面抗战的路线 |
C.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
D.敌后战场成为后来的主要战场 |
2007年12月13 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0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
C.正视史实,历史不容篡改 | D.记住历史,记住仇恨 |
今年年初,一位网友的《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抗日壮士遗骨在海外无人问》一帖,又一次打开了那段尘封的往事。帖子一出,就引起了强烈反响,短短半个月,就引来了百万浏览量,许多网友纷纷声援,希望接英雄遗骸回家。结合材料,根据我们所学知识,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国民党军队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值得我们后人去纪念
②在此次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伟大胜利
③此次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热忱
④此次会战中,国民党军队处于正面战场,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共同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