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6月,苏联副外长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曾指出“眼下中国正在解决世界性的难题:日本是否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人类好几十年的命运将取决于中国和日本斗争的结局。”对洛佐夫斯基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应该是( )
A.中国是法西斯与反法西斯势力较量的中心 |
B.强调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及作用 |
C.日本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最终主宰者 |
D.人类几十年的命运最终掌握在中国手里 |
下图是陕甘宁边区1941—1943年安置难民情况统计。这一时期难民大量迁往边区的原因是( )
①日本侵华,加紧掠夺沦陷区资源
②国民党的腐败统治
③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政策感召
④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战的总后方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中日关系一直是中国人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80年前,戴季陶所著的《日本论》中写到:“‘中国’这个题目上,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到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作者
A.希望中国人最大限度地去亲近日本 |
B.认为日本人比中国人在对待对方上更明智 |
C.主张对日本加深了解,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 |
D.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 |
下表汇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
前相比,其主题的最主要变化在于( )
纪念周年 |
枚数和内容 |
15周年 |
4枚:卢沟桥风云、平型关胜利、欢送新四军抗日、领袖策划反攻 |
20周年 |
4枚:毛主席在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
40周年 |
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 |
50周年 |
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
60周年 |
4枚: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 |
A.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地位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力量
D.强调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两则材料称赞的是( )
A.淞沪会战 | B.平型关战役 | C.百团大战 | D.台儿庄战役 |
1938年,地处长江三峡的湖北宜昌,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指挥船队,抢运战时物资和人员到四川,亲历了宜昌大撤退的晏阳初说,“这是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在中外战争史上,这样的撤退只此一例。”可见,“宜昌大撤退”的作用在于
A.增强了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的实力 | 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
C.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保存了物质力量 | D.阻滞了日军对沿海地区的侵略 |
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
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 |
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
A.国民革命的兴起 | B.土地革命的开展 |
C.抗日战争的胜利 | D.战略反攻的开始 |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国的人民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这段文字出自巴金即时而作的《一点感想》。让作者有感而发的背景是( )
A.抵抗八国联军侵略 | B.辛亥革命推翻清廷 |
C.北伐军队进入上海 | D.抵抗日本全面侵华 |
1938年10月,陈嘉庚以华侨参政员身份,从新加坡向国民参政会发来“敌未出国门前,和即汉奸”的电报提案,获大会通过,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该提案的“伟大”之处在于
A.坚持抗战到底的民族独立精神 | B.有力声援了学生的一二九运动 |
C.杜绝了亲日派的投降行径 | D.鼓舞了北平守军奋起保卫卢沟桥 |
日本天皇1937年9月2日发出的《宣战诏书》称:“今朕之军人,正排除万难,发扬忠勇,只为促进中华民国醒悟,迅速确立东亚之和平,别无他意。朕期望帝国臣民鉴于今日之局势,忠诚奉公,同心协力,以襄助达到所期之目的。”这段话最能证明的是
A.天皇是日本人的神圣偶像 | B.天皇统帅着忠勇的日本军人 |
C.天皇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负责人 | D.天皇为东亚和平做出了最大的努力 |
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导致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
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 D.国民革命北伐的需要 |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崇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敬祝健康!并致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写于
A.北伐战争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重庆谈判后 |
日本军方战史关于二战时期中日军队作战情况的报告里写道:“热带森林内的战斗,原本是我军的特长,但在障碍物和猛烈的迫击炮火面前,则无法发挥威力,无论在哪一战场,都是由于敌人逐次渗透到侧背而被迫撤退。特别是由于敌机独占战场上空,发挥强大威力,……经常出现战况逆转。”材料中的“敌人”是指
A.在华北敌后抗击日军的八路军 | B.淞沪会战中的国民革命军 |
C.海南岛中共琼崖抗日游击队 | D.中国入缅作战的远征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