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40—60年代,面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不断加深,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断的抗争与探索.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形成了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据此回答:
(1).地主阶级中的代表人物进行了那些抗争和探索?
(2).农民阶级进行了那些抗争和探索?
(3).简要评述上述的抗争和探索活动.
有观点认为,“农民战争从来只是一种改朝换代的工具,太平天国仍然是旧式农民战争,但已萌发了一些新苗……”。下列与之结论最为相符的是
A.1851年金田起义 | B.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C.1856年定都天京 | D.1859年《资政新篇》的出台 |
在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存在了约有十年之久,现在已汇合成为一个不可抵抗的革命;不管造成那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不管那些起义带有何种宗教的、朝代的或民族的形式,这一次革命爆发的原因无疑地是由于英国大炮把名为鸦片的那种麻醉剂强加于中国所引起的。
在英国的枪炮面前,满清王朝的声威扫地以尽;以天朝为万古不朽的迷信破灭了;与文明世界的那种野蛮而密不通风的隔绝已被侵犯;互相交往的通路打开了,从那时起,在加利福尼亚与澳洲的黄金吸引之下。这种互相交往已迅速发展起来。……完全的隔绝曾经是保有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那种隔绝状态既已因英国的媒介而遽遭结束,则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分崩离析,这同小心谨慎地保藏在密封的棺材内的木乃伊一旦与外界接触必然要发生解体的情形一样。
――――以上材料均摘自1853年马克思《中国的和欧洲的革命》一文
回答:(1).马克思所提到的“不可抵抗的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你同意作者对“这一次革命”爆发原因的分析吗?英国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3).你怎样理解马克思对英国侵华战争所产生影响的分析?
(4).你从马克思这段文字中得到的最主要认识是什么?
《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土地公有和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之所以是一种空想,主要是因为
A.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实现平均分配是不可能的 |
B.当时军事斗争紧张,不具备实施该理想的社会客观条件 |
C.农民领袖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决心 |
D.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使其理想社会失去了实施的可能性 |
“它可以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与第一第二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其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文中“它”产生于( )
A.太平天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从材料中可知洪仁玕的经济主张是( )
A.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 B.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
C.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 D.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
洪仁玕的《资政新篇》反映了
A.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
B.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要求革新政治、发展经济的愿望 |
C.农民阶级向西方寻求真理和建设国家的愿望 |
D.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救国道路的愿望 |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分配土地的标准是
A,按男女和年龄平均分配 B.以户为单位平均分配
C.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 D.以性别和户平均分配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A.新思想的萌发 | B.太平天国运动 |
C.民族工业兴起 | D.维新变法运动 |
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历史依据一 |
历史依据二 |
历史结论 |
甲 |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 |
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 |
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 |
乙 |
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 |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
农民阶级可以领导革命胜利 |
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
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
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
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
“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
B.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
C.《资政新篇》要求发展资本主义 |
D.拜上帝教吸收了西方文化 |
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
B.《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
C.《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是太平天国进行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 |
D.《资政新篇》表达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