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中国进口的各种机器总值仅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1.4%;但到1936年,已增至3800万关两,占该年进口总值的6. 4%。其中来自英、日、美、德的纺织机械和电力设备名列前茅。材料表明
A.中国近代化的水平大大提高 |
B.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已发生根本变化 |
C.中国进一步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 |
D.中国已广泛运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 |
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年—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 )
A.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
D.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重利轻义 | B.工商皆本 | C.实业救国 | D.重商轻农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下侧是山西举人刘大鹏在光绪三十一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某天的日记,其中部分字迹印刷不清。这部分字迹应是
A.兴办洋务 | B.兴办学堂 |
C.停止科考 | D.结束帝制 |
19世纪末,上海“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近代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较大 ②近代上海社会出现崇洋风尚
③民族工业产品已丧失国内市场 ④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A.①②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①②③ |
经济学博士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说:“上海,1850年进口货物为390.8万元,其中鸦片占54%,棉布为34%,棉纱为6%;1870年,进口货物为6457.4万元,鸦片占34%,棉布为50%,棉纱为6%。”这种现象反映出( )
A.小农经济加速解体 | 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 |
C.传统手工业已消失 | D.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
小明驾驶时光机器回到1918年,碰巧遇见状元实业家张謇。张謇开心地对他说:“这几年的生意特别好!”小明帮助张謇分析了生意好的最主要原因,他应该说的是( )
A.张謇自身善于经营 |
B.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 |
C.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
D.他是状元,身份特殊 |
1879年,旅日华侨卫省轩开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火柴厂——巧明火柴厂。下图为该厂生产的一枚火花。据此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①该枚火花最早应发行于20世纪前期
②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兴起于东南沿海
③建厂时新式交通工具在我国已广泛使用
④早期民族资本家有实业强国的愿望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1915年,历经40多年的风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A.中外合资 | B.承包责任制 |
C.私有化 | D.公私合营 |
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來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
孙中山在《中国实业如何能发展》一文中说,“惟所防者,则私人之垄断,渐变成资本之专制,致生出社会之阶级,贫富之不均耳……以国家实业所获之利,归之国民所享”。其主要观点是( )
A.反对私人资本发展,追求社会公平 |
B.强调发展国家资本,力求造福国民 |
C.主张平均地权,防止贫富不均 |
D.关注工人利益,反对阶级分化 |
“传奇品质,百年张裕”,成立于1892年由爱国侨领张弼士投资兴办的张裕葡萄酒厂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葡萄酒生产经营企业。当初他选择在19世纪末投资创业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
C.为了抵制外商企业 |
D.政府的鼓励与推动 |
观察华商、日商纱厂资本分配及变化表(单位:国币万元)
年份 |
华商 |
日商 |
||
实数 |
比重 |
实数 |
比重 |
|
1921 |
9482.2 |
75.9 |
1967.1 |
15.2 |
1931 |
15251.8 |
56.7 |
10851.1 |
40.3 |
1936 |
17294.6 |
44.2 |
19615.1 |
50.1 |
造成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因素有( )
①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
②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挤压
③日本加紧对华侵略,在华势力不断扩张
④华商发展缓慢,日商资本迅速增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