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912年和1936年中国轻工业和重化工业产品进出口比例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项目 |
1912年 |
1936年 |
|
轻工业产品 |
进口比例 |
54.7% |
14.3% |
出口比例 |
10.9% |
25.2% |
|
重化工业产品 |
进口比例 |
13.7% |
47% |
出口比例 |
3.6% |
6.9% |
A.中国经济结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B.清政府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推动工业化
C.中国通商口岸的大幅增加促进中外贸易
D.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重利轻义 | B.工商皆本 | C.实业救国 | D.重商轻农 |
读图,导致1849到1885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 | B.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 |
C.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 D.戊戌变法的深刻影响 |
民族资本家范旭东在创办永利碱厂时,英国卜内门洋碱公司起初反对,后又要求合作,范旭东以“股东以享有中国国籍者为限”将卜内门公司拒于永利大门之外,打破了卜内门公司独霸中国碱业市场的企图。这则材料可以说明( )
①民族工业与列强企业存在矛盾 ②范旭东是位爱国资本家
③民族企业可以从根本上破除外国资本主义的束缚 ④民族工业的发展处境艰难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由此可见,张謇认为( )
A.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
B.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根本 |
C.中国应该农、工、商业同步发展 |
D.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 |
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中国轮船统计 |
||||
年份 |
船只 |
吨位 |
其中千吨以上轮船 |
|
船只 |
吨位 |
|||
1928 |
1 352 |
290 791 |
117 |
213 482 |
1930 |
2 792 |
415 447 |
138 |
247 969 |
1932 |
3 456 |
577 257 |
178 |
342 211 |
1935 |
3 895 |
675 173 |
208 |
461 812 |
A. 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 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近代以来,1898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资本不断增加,到1911年为止,该厂获利370多万两白银,1917年—1921年连续获利560多万白银。可好景不长,1922年后,大生纱厂开始走下坡,1923年秋,大生纱厂因无款购棉花一度停工。这一现象说明了( )
A.思想解放是开始近代化的先决条件 |
B.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
C.封建专制统治是近代化的主要障碍 |
D.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 |
江苏镇江的恒顺香醋驰名世界,恒顺集团的前身是1840年成立的恒顺糟坊。据史料记载,从1893年到1911年,恒顺糟坊最兴旺的时期年产百花酒约210吨,醋110吨,酱220吨。这一时期,恒顺糟坊发展兴旺的原因包括
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②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大力推动 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侵略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19世纪70年代珠江口地区,“南(海)、顺(德)两邑相继起者多至百家数十家”。主要是
A.官办军火企业 |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C.外商投资企业 | D.官商合办民用企业 |
19世纪60年代中国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现象不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是( )
A.洋务运动兴起 |
B.民族资本主义诞生 |
C.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建成 |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在1896年至1911年间,中国新建铁路9002余公里,增长迅速,其资本构成见下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交通运输完成近代化
②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事业
③甲午战争后外国资本输出加剧
④政府禁止民间资本参与铁路修筑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895年之后,许多中上层文人虽未完全放弃追求学问,但也开始参与现代经济活动。陈璧、沈云沛、陆润庠和张謇等都是进士出身,又都办工厂。曾任帝师的孙家鼐和翁同龢,分别安排一子和一侄孙经商。这反映了( )
A.中国近代工业起步 |
B.政府废止科举取士制度 |
C.自然经济彻底瓦解 |
D.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
观察华商、日商纱厂资本分配及变化表(单位:国币万元)
年份 |
华商 |
日商 |
||
实数 |
比重 |
实数 |
比重 |
|
1921 |
9482.2 |
75.9 |
1967.1 |
15.2 |
1931 |
15251.8 |
56.7 |
10851.1 |
40.3 |
1936 |
17294.6 |
44.2 |
19615.1 |
50.1 |
造成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因素有( )
①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
②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挤压
③日本加紧对华侵略,在华势力不断扩张
④华商发展缓慢,日商资本迅速增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