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
分类 年份 |
总量(吨 |
商品分类比重(%) |
||
原料 |
手工制品 |
机器产品 |
||
1893 |
181713 |
15.6 |
81.8 |
2.6 |
1910 |
593337 |
39.8 |
41.4 |
18.8 |
1920 |
843860 |
40.1 |
39.4 |
20.5 |
A.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
B.外国资本的入侵导致中国手工制品的出口量急剧下降
C.中国近代机器产品出口量在27年间增长了近八倍
D.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最早出现在
A.东南沿海地区 | B.长江中游地区 |
C.华北地区 | D.东北地区 |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他说的“没有前途”主要是因为中国民族工业( )
A.缺乏良好的社会环境 | B.地区分布呈东密西疏 |
C.生产技术水平低 | D.产业结构不合理 |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黼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
B.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
C.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
D.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
1896年,荣氏兄弟看到大量免税外国面粉进口,销路甚广且投资小,见效快,遂决定筹办面粉厂。1900年他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产品极受欢迎。1903年独资经营,1905年又开设振新纱厂,随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以荣氏企业为代表的民族资本主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有( )
①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 ②推动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③民主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 ④有利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A.①②③④ | B.①②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鸦片战争后)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农民“徙居都市”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日益解体 | B.城市生活条件优越 |
C.受到西方思想影响 | D.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
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图中两次发展热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
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
C.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
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
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
进口火柴(万罗) |
新厂数 |
厂均资本额(万元) |
1914 |
2383.58 |
10 |
4.92 |
1915 |
2097.34 |
9 |
3.30 |
1916 |
2062.07 |
4 |
1.42 |
1917 |
1559.43 |
8 |
5.47 |
1918 |
1334.08 |
3 |
0.66 |
1920 |
848.43 |
23 |
9.67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
下图是1907年发表的漫画(注:图中所示器具从右到左依次是:坛、提勺、漏斗、壶)。其政治寓意是( )
A.民族工业受到中外反动势力压制 |
B.清末新政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C.清政府已经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
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阅读1934年长江流域四大航运公司轮船吨位数(百分比)对比示意图。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外国控制并垄断中国的内外贸易 |
B.中国水运交通近代化开始起步 |
C.洋务企业在列强排挤竞争中求生 |
D.外国资本扩张制约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创办了大生纱厂,他通过刘坤一(时任两江总督)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以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当时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所以企业经营顺利,利润优厚。这表明
A.大生纱厂是一个官商合办的企业 |
B.民族工业发展的阻力已基本消失 |
C.民族工业得到政府一定程度的扶助 |
D.股份制在民营企业中已普遍存在 |
下图生动地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对图中现象理解正确的有
①“肥料不足”是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先天性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②“阳光灿烂”是指“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③“冰雹无情”是指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四大家族和日本侵略者的双重挤压
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道路曲折根源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