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图中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F1的情况出现于
A.甲午战争后 |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C.南京国民政府前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属于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 |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 D.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准各省广开民厂”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 |
B.适应列强侵略 |
C.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 |
D.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
之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能在1912~1917年间迎来短暂的春天,是因为 (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
B.共产党的建立 |
C.辛亥革命及一战的爆发 |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在____________后才发展的( )
A.甲午中日战争 | B.鸦片战争 | C.抗日战争 | D.解放战争 |
继昌隆是我国首家华侨巢丝厂。如果你现在为游客介绍它成立的原因时,一定会提到( )
A.洋务运动的诱导 | B.民族资本发展迎来春天 |
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D.大量引进外国技术 |
《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
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这段材料说明了在近代中国
A.列强商品输出靠中国商人经营 | B.外商和华商形成竞争共生关系 |
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经济命脉 | D.中国商人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指(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B.19世纪九十年代 |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 D.抗日战争期间 |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班的西北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遭受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
A.官僚资本 | B.外国资本 |
C.封建官府 | D.地主阶级 |
学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 )
A.列强的侵略是民族企业发展的阻碍之一 |
B.民族企业从诞生之日起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
C.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和革命史上都有重要贡献 |
D.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政治民主后,民族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利用外国的先进技术和机器,创办了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首先出现在 ( )
A.香港地区 | B.沿海地区 |
C.北京地区 | D.内陆地区 |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 )
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 B.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
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 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