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德意志帝国宰相的地位与职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主持政府工作 | B.是内阁首脑 |
C.由选举产生 | D.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马歇尔·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的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这个打算落了空。麦克马洪进而解散议会,并举行了一次新的选举。可拿破仑三世变第二共和国为个人独裁的事实人们尚记忆犹新,其结果是在1877年,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得到进一步澄清。史论者一般认为该历史事件
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 B.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
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 | D.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
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 B.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
C.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 D.德意志帝国议会主权的确立 |
普鲁士主导实现德国统一后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立宪议会制度,以确保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这种设想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设想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选民普选产生 | B.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 |
C.帝国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 D.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 )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君主.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③国王统而不治 ④首相对君主负责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
B.“皇帝是国家元首” |
C.“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
D.“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
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同点是( )
①国王(皇帝)可以世袭 ②国王(皇帝)为国家元首
③内阁总理(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 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在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谕就是“致我的军队”。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是( )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 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
C.德国已走上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 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
近代以来,英、德两国通过不同方式,先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以下关于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阁首脑对君主负责 | B.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 |
C.带有鲜明的专制色彩 | D.君主为国家最高元首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有权提出法案,但只有得到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由此可见
A.帝国议会没有发言权 | B.联邦议会拥有决策权 |
C.德国是君主专制政体 | D.政治体制有专制色彩 |
“以追求强国为起点,以落得虚弱兼分裂的国家而终结”,再一次地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一个大国如果任由民族主义情绪泛滥,却又缺乏民主和保护自由抗争的机制,这一定会导致本国甚至是全世界的浩劫。符合上述评论的国家是( )
A.英国 | B.美国 | C.法国 | D.德国 |
德意志统一前,俾斯麦曾在议会中公开宣称:“我们这里不是英国,我们这些大臣是国王的奴仆而不是你们的奴仆。”1882年,俾斯麦又说,没有一个政党能够统治德意志帝国和普鲁士国家,没有一个政党有足够的力量,能进行调停。这说明德意志( )
A.统一前后政治制度没有发生变化 |
B.议会依从于普鲁士王国 |
C.含有浓厚的专制主义特征 |
D.是一个没有政党的国家 |
德皇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在统治了德国20年之后,曾骄傲地声称,他从没有读过宪法,也不了解宪法,“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决议”。这主要表明
A.德皇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 | B.德国的代议制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
C.德意志议会不享有决策权 | D.德国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成熟的代议制 |
普法战争后,法、德两国最终确立了近代政治体制。两国政治体制的不同点是
A.国家元首掌握实际政治权力 | B.内阁的任命须经议会同意 |
C.选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议机构 | D.行政首脑是军队最高统帅 |